1757年,俄国人送回了阿睦尔撒纳的尸首,验明正身后,乾隆急令兆惠将军,不分男女老幼、是否忠于清朝、有未参与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对准噶尔部和辉特部的人,一概屠杀。这场杀戮,真可谓是鸡犬不留、血流成河! 明末清初,皇太极在崇祯八年率军进攻漠南蒙古,彻底结束了蒙古帝国在东部草原的统治地位。随着漠南蒙古的灭亡,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逐渐崛起,开始在西北地区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清康熙十七年,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建立汗国,其势力范围迅速扩张至今天的新疆、西藏和青海地区。在此期间,准噶尔与俄罗斯帝国暗中勾结,共同对抗清朝的势力扩张。 这种勾结导致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后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过程。当时准噶尔突然出兵攻打喀尔喀蒙古,迫使清朝不得不在与俄国的谈判中作出让步。 康熙为了彻底解决准噶尔问题,亲自率军三次征讨准噶尔。这三次征讫过程异常艰辛,不仅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更是严重损害了康熙帝的身体健康。 虽然康熙成功击败了噶尔丹,但准噶尔的威胁并未消除。策妄阿拉布坦随即崛起,继续与清朝对抗。雍正继位后延续了对准噶尔的军事打击政策,但战事一直陷入僵局。 雍正时期多次派兵征讨策妄阿拉布坦的儿子噶尔丹策零,但收效甚微。双方最终不得不选择罢兵言和,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乾隆十年,准噶尔内部爆发权力争夺。辉特部族长阿睦尔撒纳在争夺权力失败后,选择投靠清朝。他随后充当了清军进攻准噶尔的向导,帮助清军取得了显著的军事成果。 然而,当清军占领伊犁并活捉准噶尔可汗达瓦齐后,乾隆并未满足阿睦尔撒纳统治准噶尔的愿望。阿睦尔撒纳随即背叛清朝,发动叛乱,包围了驻守伊犁的清军,造成了震惊朝野的黑水营之围。 在叛乱失败后,阿睦尔撒纳最终逃亡俄罗斯。他在俄罗斯境内感染瘟疫死亡,俄国政府应清朝要求,将其尸首送回。 阿睦尔撒纳的死讯传回北京后,乾隆立即决定彻底解决准噶尔问题。西北边疆长期以来一直是清朝统治的不稳定因素,准噶尔部的多次反复让清廷疲于应对。 对于准噶尔势力的处理,乾隆采取了与康雍两朝完全不同的策略。他不再考虑收服和安抚,而是选择了彻底清除这一潜在威胁。 乾隆任命兆惠为统帅,下令对准噶尔部和辉特部进行彻底清剿。这场军事行动的特点是不分对象,对所有部落成员都进行无差别清剿。 兆惠带领清军分多路对准噶尔各部展开了地毯式搜索。与以往的军事行动不同,这次清军不接受投降,也不分别对待妇孺。 清军采取了分区包围的战术,确保不让任何人逃脱。他们对准噶尔各个牧区进行地毯式搜索,发现一个杀一个,甚至连牧民的帐篷和牲畜也不放过。 这场大规模屠杀持续了将近两年时间。据历史记载,准噶尔部落的人口在此次行动中十不存一,约有数十万人在这场浩劫中丧生。 整个准噶尔草原上的社会结构被彻底摧毁。世代相传的部落制度、游牧文明在这场屠杀中几乎完全消失。 草原上的文化传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准噶尔人的语言、习俗、生活方式都随着人口的锐减而逐渐消失。那些逃过屠杀的人不得不改换族姓,隐匿身份。 准噶尔的覆灭,为清朝在西北地区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基础。乾隆随后设立新疆,将这片区域正式纳入清朝版图,开创了中国疆域新的格局。 这场军事行动极大地增强了清朝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中亚各部落纷纷遣使入贡,表示臣服,其中包括浩罕、布哈拉等重要势力。 俄罗斯帝国在中亚的扩张也因此受到遏制。自《尼布楚条约》后,俄国一直试图向中亚扩张,但准噶尔的覆灭和清军的强硬态度,迫使俄国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在这一地区的军事扩张。
1757年,俄国人送回了阿睦尔撒纳的尸首,验明正身后,乾隆急令兆惠将军,不分男女
文山聊武器
2025-01-28 18:49:12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