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年,武则天下令杀害她的儿子李贤。李贤在得知消息后悲愤不已,叹道:“我已被废为庶民,母亲总算还是放过了我,可为何要将我流放千里之外的巴州再行杀害?”话音未落,丘神勣将白绫扔到李贤面前,李贤捡起自尽。 李贤是武则天的次子,出生时,李治废除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在去昭陵途中生下李贤,并将其封为潞王。656年,李治废除王皇后的儿子李忠为梁王,立李贤年仅三岁的长兄李弘为太子,而李贤则被封为岐州刺史,六岁时改封沛王。 李贤长大后,英俊聪慧,深得李治宠爱。李治多次称赞李贤的聪明才智,认为他背诵古诗赋十多篇,一目了然,聪颖过人。李贤在王府任命了王勃为修撰,王勃也赢得了李贤的赏识。然而,王勃为李贤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助兴,结果被李治发现,勃然大怒,认为王勃不该参与宫廷事务,遂将其逐出长安。 675年,李贤的长兄李弘突然猝死,李治决定立李贤为太子,并让他留在长安监国。李贤的治理得到群臣称赞,他处理朝政公正有序,还对《后汉书》进行注释,李治因此高兴,特地将其收藏并亲笔表扬李贤。武则天虽然对李贤有所宠爱,但对母子之间的亲疏逐渐产生了嫉妒。 李贤的弟弟李显深得武则天宠信,而术士明崇俨更是竭力讨好武则天,称李贤“面相不佳,不足以继承大统”,暗示李贤可能并非武则天亲生。李贤听后心生疑虑,愈加恐惧。后宫流言四起,甚至有人称李贤是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所生,李贤因此心神不宁。武则天甚至亲自写信责备李贤不懂为母亲和太子尽责,这使得李贤更加焦虑。 679年,明崇俨被强盗所杀,然而凶手始终未被抓获,武则天怀疑李贤与此事有关,李贤心生恐惧,私下在太子宫藏匿兵甲,以防万一。翌年,武则天派人告发李贤谋反,搜出兵甲。尽管李治心疼李贤,欲宽恕他,但武则天坚持认为“身为太子却私藏兵甲,如何能承大任?”最终,李贤被废除太子之位,软禁在长安。 683年,李治病重,武则天担心李贤图谋不轨,决定将他流放至巴州。李贤一家在流放途中衣衫单薄,悲惨至极。李显上书请求父母宽恕李贤,赐予春冬衣物,然而无果。不久后,李显继位。 684年春,武则天派丘神勣前往巴州,命令李贤自尽。李贤在绝望中自缢身亡。李贤死后,武则天将丘神勣贬职,但不久又召他回长安。 李贤是唐朝皇子中最为才华横溢的一位,但由于母子之间的矛盾和政治斗争,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悲剧。李贤的结局,既是家庭纷争的结果,也是母亲武则天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684年,武则天下令杀害她的儿子李贤。李贤在得知消息后悲愤不已,叹道:“我已被废
百年战争录
2025-01-26 15:51:47
0
阅读:90
钢材专蛀
有些禽兽,也披着母亲般的光环,实则兽性不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