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人生立足的至简之道 “不学礼,无以立”,短短六个字,出自

雅洁说国学 2025-01-26 03:52:43

“不学礼,无以立”:人生立足的至简之道 “不学礼,无以立”,短短六个字,出自春秋时期孔子之口,却如同一把开启人生成功之门的钥匙。 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从西周将礼视为“国之大柄”,到现代社会倡导的“五讲四美”;从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到当下的精神文明建设,礼仪始终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像“虚席以待”“倒屣相迎”“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更是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心中以礼待人的典范。 那么,究竟什么是礼仪呢?礼仪,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际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它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规范表现。往小了说,关乎个人的立身行事;往大了讲,对治国安邦也有着重要作用。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深刻地揭示了礼仪的重要性。 学习礼仪,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刘备三顾茅庐,放下身段,以礼相待诸葛亮,最终赢得了诸葛亮的忠心辅佐,成就了一番霸业。周恩来总理,一生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时都会亲自和服务员、厨师等一一握手道谢。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尊重他人的真谛,成为了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因为只有从内心真正尊重他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在人际交往中,这是我们必须秉持的首要态度。 同时,学习礼仪还要以提高自尊心为基础。自尊,是自我尊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拥有正确的自尊心,待人就会谦逊、不骄不躁。青少年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也会收获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得到提高的同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会随之提升。礼仪教育就像一股动力,能引导青少年培养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社交面不断扩大,礼仪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我们融入社会、与人和谐相处的必备技能。一个不懂礼仪的人,即便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也难以拥有完整的人格魅力,终究是有缺陷的。所以,让我们牢记“不学礼,无以立”,从现在做起,学礼、懂礼、用礼,以礼仪为基石,在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0 阅读:0
雅洁说国学

雅洁说国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