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初,陕西省委的张德生在北京开会时专门找到主政甘肃的张仲良,对他表示如果甘肃缺粮陕西可以支援一些。 张仲良通过自学成材。 年轻时,他在家乡做教员。 1931年,张仲良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秘密的革命活动。 加入党组织后,张仲良参与了陕甘边的红军游击队,随后在红二十六军中担任政委,积极参与反“围剿”战斗。 张仲良还与杨虎城、张学良等人联系,参与了西安事变的策划与实施。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关中军分区司令员,负责保卫陕甘宁根据地。 战争结束后,张仲良继续在陕北工作,担任联防军副政委,参与防守和建设。 1949年,张仲良又率领部队进入青海,解放了西宁,张仲良被任命为青海省委书记,并兼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在他的领导下,青海省的社会秩序得到了稳定。 1954年,张仲良调任甘肃省委书记,接替了张德生的位置。 在1960年,由于大跃进运动的错误方针,甘肃省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张仲良在面对饥荒蔓延时,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终甘肃省死于饥荒的人数超过了百万人。 大跃进期间,张仲良对浮夸风和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抱有盲目的支持,甚至提出过一些极具争议的口号,在地方实施了大量不符合实际的经济项目。 在饥荒爆发后,张仲良并未及时向中央报告灾情,反而出现了将粮食支援陕西的荒谬做法。 “引洮工程”,虽然在建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工程未能顺利完工,并且浪费了大量的物力。 直到中央派出监察人员核实情况后,灾民才得到了应急救援,张仲良也因此被免去了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的职务,调任江苏工作。 1959年至1961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严重受损、饥荒蔓延。 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改革,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过度开垦,农业生产不但未能实现预期的增长,反而遭遇了自然灾害的冲击。 在1959至1962年这四年间,旱灾、涝灾、蝗灾等多种自然灾害轮番袭击中国大部分地区。 河南省在1961年农业受灾面积达到434.5万公顷,成为这一时期最严重的受灾省份之一。 与此同时,干旱还导致了大量的水源断流,许多重要河流干涸。 尤其是1960年,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浙江等地,连续遭遇台风侵袭,洪水泛滥长达五个月。 许多地区的农田被水淹没,大面积的粮食作物损失。 台风登陆频繁,甚至超过了常年的三倍。 1961年,灾情依旧没有好转,连续阴雨和暴雨更是让农田变成“烂场”。 不仅如此,蝗虫成群结队地飞到农田,吃尽了田间的庄稼。 滨湖蝗区、沿海蝗区和内涝蝗区等地成了灾害的重灾区。 蝗虫大肆啃食农作物。 为了实现不切实际的生产目标,许多地方政府夸大了粮食产量,虚报产量。 尤其是1958年,环江县在“生产大跃进”的口号下,虚报了高达130万斤的亩产纪录。 这种浮夸的统计也导致了地方上粮食的大量征收,许多农民只得交出自己的口粮。 加上农业管理不善,农村地区的粮食供给愈加紧张。 到了1960年,大量农民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无以为继,死亡率急剧上升。 尤其是在环江县等地,饥饿导致的死亡人数不断攀升。 为了维持“政绩”,许多地方政府对饥荒采取了掩盖的策略。 粮食被强制征收,甚至出现了人为制造的恐怖事件。 许多地方出现了逃亡、弃田的现象。 在南方,受涝灾影响较严重的地区,荞麦逐渐成为了一种适应性较强的作物。 荞麦可以在干旱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其生长周期较短,能够迅速结出果实。 尤其是在1961年以后,荞麦成为了灾区农民的重要救命粮。 然而,无论是自然灾害的频发,还是人力资源的浪费,都无法掩盖这场三年灾难的深远影响。 中国的农业在这场灾难中损失惨重,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饥荒,但直到1962年,饥荒才开始逐渐缓解。 直到这一年,粮食产量并未明显恢复,但人口基数因大规模的死亡而减少,供给才勉强跟得上生存需求。
1960年初,陕西省委的张德生在北京开会时专门找到主政甘肃的张仲良,对他表示如果
别具龟格
2025-01-25 12:19:56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