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师大没想到的是,华师大的录取分数线才189分,而北大的分数线也只有270分。那么,他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戴建业的故事从1977年的高考恢复开始,那一年,他作为湖北麻城的普通少年,站在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十字路口。 对他而言,高考是绝对的机会,不仅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走出贫困、改变家庭状况的唯一途径,高考恢复的那个年代,信息闭塞,条件简陋,复习时间也非常有限。 他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可以依赖信息渠道和补习班,而是依靠着最基本的教材和自律,度过了那段艰苦的学习日子。 尽管如此,戴建业并没有因为资源的匮乏而失去信心,他知道,尽管他无法与城市中的富裕家庭争夺同样的教育资源,但他依旧有机会,因为高考恢复了,知识带来的机会平等的可能性让他焕发了希望。 戴建业对于自己是否能考上好大学一直没有十足的把握,与同学们的自信相比,他的内心更多的是不确定和恐惧。 当时的他,并没有把握自己到底能考多高,也没有对全国各大名校的分数线有详细的了解,填报志愿成了他面临的最大难题。 无论如何,他必须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那个时代,信息流通并不像今天这样便捷,戴建业几乎不了解不同大学的招生信息。 更重要的是,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分,是否能进入那些理想的学府,对于他而言,选择一所安全的学校似乎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因此,他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报考了华中师范大学。 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后,戴建业的大学生活开始了,他并不感到特别兴奋或骄傲,反而充满了忐忑不安。 尤其是当他知道自己已经比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高出99分,比北大还高出19分时,他依旧没有感到后悔。 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转折,他学会了放下曾经的遗憾,接受现有的一切,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在大学里,戴建业不仅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业,还与何小平相遇,并在学术的互动中相互支持,正是这段校园生活,赋予了他日后教书育人的勇气和责任感。 那段时光,他逐渐不再迷茫,开始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学会了如何用知识为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添砖加瓦。 和何小平的恋爱也为他的大学生活增添了温暖,虽然家境贫困,但两人相互扶持的感情让他在困境中充满了力量。 何小平的坚定和支持是他大学时期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柱,在两人逐渐走向婚姻的殿堂时,面对家庭的不理解,何小平坚持自己的选择,两人共同走过了难关。 戴建业的经历告诉我们,高考并不是一切,也不是决定人生的唯一标准。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他并没有因为当初选择了一所相对普通的学校而后悔,反而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用自己的故事证明了,无论是华中师范大学,还是其他任何学校,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去利用这段学习的时光,用知识和行动去回应人生的挑战。 戴建业用自己的一生,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故事。 戴建业的故事从未给人留下遗憾,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勇气和坚定,无论是面对家庭的贫困、大学的选择,还是职业生涯的挑战,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无论走到哪里,戴建业始终相信,最重要的不是起点,而是能否在选择后全身心地投入。 在他的一生中,始终贯穿着坚持与创新的精神,他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启示——不论背景如何,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信息来源:中国网文化2023年4月23日——《1977年湖北一个穷小子高考289分,报考了华中师大,可当年北大才要270分》)
1977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师大没
阿离言娱乐说
2025-01-23 19:26:41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