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乾隆帝的头骨 1928年的东北,军阀混战的硝烟尚未散去。这片曾经由清朝统治的土地,此时已经被大大小小的军阀势力瓜分。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长春兵败身亡后,东北的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他的死让东北军阀势力出现了新的分化,其中以冯德麟、张宗昌和孙殿英等人最为引人注目。 孙殿英作为冯德麟的部下,此时正驻扎在热河一带。这位出身普通、不通文墨的军阀,在混乱的年代里靠着军事实力逐渐崛起。 热河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不仅连接着华北与东北,更重要的是这里埋藏着清朝皇室最重要的陵寝群。清东陵作为清朝历代帝王的埋骨之地,其中珍藏的财富早已成为军阀们心照不宣的目标。 此时的天津,已经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栖身之所。在这座繁华的租界城市里,这位清朝最后的统治者住在张园内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 张园是一处典型的西式花园建筑,虽然比不上紫禁城的富丽堂皇,但也足够舒适。溥仪虽然已经失去了实际统治权,但作为宗室首领,他依然要处理一些与皇室相关的事务。 在天津的租界生活,给了溥仪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然而对于分布在各地的皇陵,他却无力保护。 清室的财产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变得岌岌可危。不仅是各地的宫殿院落遭到破坏和侵占,连帝王陵寝也难逃厄运。 东陵地区此时的防卫形同虚设。守陵人员的工资时常发不出来,军阀势力的蚕食让这片区域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神圣感。 这里的每一座陵墓都承载着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乾隆帝的裕陵。在那个时代,关于裕陵中可能藏有大量珍宝的传言不断流传。 乾隆是清朝最富有的皇帝之一,他在位六十年间积累的财富数量惊人。按照清朝的规制,帝王入葬时要陪葬大量珍贵物品。 孙殿英选择裕陵作为目标并非偶然。在清朝十三陵中,裕陵是规模最大、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帝陵。 这座陵墓由乾隆帝在位时就开始修建,前后耗时二十余年才完工。按照乾隆时期的规定,皇帝陵墓中要陪葬大量珍贵的玉器、金器和各类宝物。 孙殿英的部队携带了大量工具前来盗掘。在他们的工具箱中,有锤子、铁锹、炸药,还特意准备了照明设备。 攻克帝陵的行动被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利用工具破坏石门,其次是用大型撞击物冲击石门,最后则准备了炸药作为最后的手段。 盗掘者们最初尝试用锤子和铁锹破坏石门。然而石门是由整块巨石制成,即便是利器也难以在上面留下明显痕迹。 在第一个方案失败后,他们转向了第二套方案。盗掘者们从后宝山砍来粗壮的松树,用作撞击石门的工具。 这个方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多次撞击之下,石门的自来石结构被破坏,石门终于被撞开。 然而到了第四道石门时,他们遇到了新的困难。由于棺椁顶住了石门,简单的撞击已经无法奏效。 面对这个障碍,盗掘者们最终使用了炸药。爆炸声打破了陵园的宁静,也彻底打开了地宫的大门。 当盗掘者们进入地宫后,却发现情况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地宫内积满了水,完全看不清下面的情况。 黑暗和积水成了寻宝的最大障碍。盗掘者们不得不想出新的办法来获取地宫中的财物。 他们找来了筛网,准备在水中筛选珍宝。一部分人在水中探索,另一部分人在上面接应。 这种原始的方法虽然效率不高,但确实帮助他们找到了不少值钱的物件。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皇帝和后妃们的遗骸也被一同捞了上来。 对于这些盗掘者来说,尸骨没有任何价值。他们粗暴地将骨骸扔到一旁,继续搜寻珍宝。 这场盗掘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等到盗掘者们离开时,整个地宫已经被翻得一片狼藉。 珍贵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皇帝和妃子们的遗骸则散落在各处。曾经庄严肃穆的地宫,此时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盗掘者们撤离时,还刻意破坏了现场,似乎是为了掩盖他们的行踪。然而这种破坏反而让后人更清楚地看到了这场劫掠的残酷性。 一场有预谋的盗掘就这样结束了,留下的是一个被破坏的帝陵和四处散落的帝王遗骸。这次盗掘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严重破坏。
1928年,乾隆帝的头骨 1928年的东北,军阀混战的硝烟尚未散去。这片曾经由清
川哥探案
2025-01-23 12:12:2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