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痛不宜补气?
《灵枢》云∶
病痛者,阴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
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
阳者,气也,痛病当先治气。
气有虚有实。
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
邪实者,以手按之而痛,痛则宜通。
正虚者,以手按之则止,止则宜补。
丹溪云∶
诸痛不宜补气。
夫实者,固不宜补,岂有虚者而亦不宜补乎?
故凡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
痛而喜寒者多实热,喜热者多虚寒;
饱而甚者多实,饥则甚者多虚;
脉实气粗者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
新病壮年者多实,愈攻愈剧者多虚。
痛在经者脉弦大,痛在脏者脉沉微,兼脉症以参之,而虚实自辨。
是以治表虚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
里虚痛者,阴不足也,非养荣不可;
上虚而痛者,心脾受伤也,非补中不可;
下虚而痛者,脱泄亡阴也,非速救脾肾温补命门不可。
凡属诸痛之虚者,不可以不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