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如今我们家有困难,可以还我们钱吗?”2015年,一位老人走进孝感市人民政府,拿着一张欠条说道。 一张已经泛黄的发皱的欠条被一位老人拿在手里,字条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了,老人将手中的欠条伸向窗口的工作人员说到:“这张欠条现在还能有用吗?” 政府的工作人员接了过来老人手中的欠条看了一番,虽然字迹稍有模糊,但是足够工作人员看得出来写的是什么。 “老人家,您先别急哈,你能不能先将这张欠条背后的故事给我们讲一下,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您需要帮助,我可以一定会帮助您的。” 老人听完后,收回颤抖的双手,眼神开始深邃起来,好像回忆起几十年前发生的事…… 那是1930年,在鄂豫皖根据地,当时日军军力强盛,而我军则是缺衣少食,装备更是凑不出完整一个完整的建制,所以在日军不断地围剿之下,我方有生力量不断削弱,为了能够延续保存我军力量,指挥部决定将部队分散到各个地区实行各自发展,而红一军一师为发展革命武装,按照上级指令,派遣各个支队到地方上建立秘密联络点,而当时的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正好被分配到了大悟县大悟山一带。 当部队来到地点后就迅速展开了工作,第一分队的战士们开始向群众们宣传革命思想,并积极的吸纳新的战士,但是工作进展的并不顺利。 当时我军的队伍正处在艰难阶段,穷的叮当响,战士们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全是补丁。甚至寒冷的冬天穿的看起来像是很厚的棉服,里面其实也不是棉子,而是一些稻草之类的,这样的衣服完全不能保暖,所以说一到冬天,就有很多战士因为天气患病。 就是这样的一个物资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我军又不得不为了抵抗侵略者吸纳新的战士,但是扩编就意味着需要资金,我军的生存条件都已经如此艰苦了,又能从哪筹集资金呢? 正常情况下,我军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打倒那些为非作歹,横行霸道的地主老财或者消灭一些反动势力,从他们的手中收缴资金。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第一分队所在地全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根本没有筹集资金的对象。 为了能够壮大我军有生力量,吸纳更多新的战士,没有办法的第一分队战士不得不向当地群众借钱。 当时村里有一个名叫杨长银的人,他在接触到革命思想后,对于红军打鬼子的行为十分的支持,他在了解到第一分队的战士们正因为资金缺乏而面临难题的时候,果断地回到了家里开始收拾自己的积蓄。 老人整理了半天却发现自己这几十年的积蓄实际上也并没有多少,为了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他让自己的儿子去亲戚家里借钱。 最后,杨长银拿出自己的存款,加上儿子从亲戚们手里借来的100块大洋,一共400块大洋一股脑地全交到了第一分队队长涂杏手里。 收到老人东奔西走凑出的400块大洋后,涂杏十分的感动,坚持着要给老人写欠条。 但是杨长银老人却不这么想,他本就是为了捐钱来的,他只是想多捐点钱好打鬼子,并没有想要什么欠条,因此也是连连拒绝。 “老乡,不行,我们部队有要求,坚决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否则我们就是触犯纪律,是会被处罚的,如果您不同意打欠条,那这笔钱我们是一定不会留下的。”涂杏严肃的说道。 听到涂杏的话后,杨长银知道,这个欠条不收下的话,他们是不会收下银子,没有办法的老人只好接下了涂杏写的欠条。 而这位杨长银老人正是此时在政府大厅的杨明荣的爷爷。 在工作人员的询问下才得知,原来杨明荣老人晚年生活拮据,本就生活不富裕的家庭却因为老伴患了重病更加雪上加霜。 为了给老伴治病,杨明荣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是妻子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如果停止治疗,等待老伴的只有死路一条。杨明荣也是不愿放弃,但是却因为没钱一筹莫展。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家里人却提起了杨长银传下来的那张欠条,杨明荣本来对这张欠条并没有抱多大希望,毕竟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根本没有办法保证,但是没有办法的他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就这样,杨明荣拿着欠条来到了政府大楼,也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政府人员在经过一番取证调查后,确认了那张欠条属实。 最终,政府也是将400块大洋转换成了40000元人民币付给了杨明荣,并且政府还表示杨明荣妻子的后续治疗由政府承担。 80多年前的欠条,如今又将百姓和政府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军民鱼水情”,共产党和百姓就像鱼和水,互不可分割。 参考信源:南阳政法2022.5.17
军长调动部队很难威望很重要
【7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