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黄凝素对女儿说:‘你那个女同学,以后别让她来家里了。’女儿不解:‘为什么?我们是好朋友!’黄凝素冷笑道:‘好朋友?就你爹看她的眼神,她快成你妈了! 黄凝素,四川内江人,十五岁时嫁入张家,成为当时已小有名气的画家张大千的二夫人。 婚后的黄凝素无疑是幸福的。 张大千才华横溢,对她也颇为宠爱。 他一度破例让黄凝素进入自己的画室,陪伴他作画。 张大千甚至说:“对你,我是唯一的例外。” 这样炽热的情感,一度让黄凝素以为,自己会是张大千生命中不可替代的女人。 黄凝素不仅是张大千的妻子,还是他的助力者。 在他临摹敦煌壁画的漫长岁月里,她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帮他保存画作,甚至亲自参与整理和保护工作。 没有她的支持,张大千的艺术成就恐怕不会如此辉煌。 岁月流转,曾经被张大千视为“灵感”的黄凝素,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她为张家生育了八个子女,耗尽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 而张大千的目光,却开始流连于其他女子。 1934年,张大千遇到了杨宛君,这位年轻的曲艺演员以她的聪慧和美貌,成为张大千的第三任妻子。 张大千对杨宛君的感情炽热得如同当年对黄凝素的态度。 两人不仅共同生活,还一起经历了敦煌壁画的艰苦创作。 杨宛君的到来,让黄凝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从此,黄凝素的婚姻变得更为复杂。 她开始沉迷于麻将,试图以这种方式排解内心的苦闷。 然而,张大千的情感转移并未停止,接下来,女儿的同学徐雯波的出现,再次让黄凝素的家庭面临冲击。 徐雯波是黄凝素女儿的同学,一位青春洋溢、才华横溢的年轻女子。 她对张大千的仰慕,最初只停留在艺术层面。 起初,徐雯波只是家中的常客,和女儿一同放学后到家中小坐。 张大千对她关怀备至,甚至主动提出要教她画画。 对徐雯波的优待,让黄凝素感到不安。 渐渐地,黄凝素察觉到张大千对徐雯波的不寻常态度。 她的敏感与警觉源自多年的生活经验,也源于她对丈夫情感转移的深刻体会。 于是,那个著名的对话发生了:“你那个女同学,以后别让她来家里了。” 徐雯波最终成为张大千的第四任妻子,而黄凝素则选择了离婚。 对她而言,这不仅是对丈夫的背叛无法忍受,更是对自己尊严的捍卫。 在民国那个年代,离婚的女性并不多见。 黄凝素的离婚,更多是为了捍卫自我。 她无法忍受自己从一个被宠爱的妻子,沦为家庭中的多余者。 离婚后,她与一位年轻职员产生了一段感情。 这段感情虽然未能长久,但它代表了她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 然而,离开张大千之后的黄凝素,并没有过上理想的生活。 失去了豪门的庇护,她的晚年生活十分清贫。 曾经一心为家庭付出的她,最终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苦难。 与黄凝素相比,张大千的其他妻子在命运上呈现出不同的轨迹。 曾庆蓉是张大千的原配夫人,性格温顺而传统。 她默默支持张大千的事业,却始终得不到他的真心。 她晚年曾自嘲:“我是感情上被遗弃的人。” 杨宛君作为张大千的第三任妻子,陪伴他走过了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 然而,她在张大千生命中的地位,依然没能超越其他妻子。 至于徐雯波,她虽年轻貌美,但成为张大千妻子后,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她需要面对复杂的家庭关系,还要扮演张大千艺术助手的角色。 这样的生活,未必如外界想象得那般光鲜。 在这几位女性中,黄凝素是最敢于挣脱束缚的一位。 她的勇敢让她成为那个时代女性觉醒的缩影。 在民国,男性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像张大千这样的才子。 女人往往被看作是家庭的一部分,或者是才子灵感的缪斯。 但从张大千与黄凝素的婚姻来看,男人的多情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黄凝素的离去,是他感情生活中的一次重大打击,也让他的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黄凝素和张大千的故事,既是一个家庭的情感纠葛,也是民国时代婚姻制度的映射。 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即便在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女性依然可以追求尊严与自由。
1945年,黄凝素对女儿说:‘你那个女同学,以后别让她来家里了。’女儿不解:‘为
小娅说知识
2025-01-20 18:41:39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