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他一把拽下肩章,扬长而去,并誓言:‘死了不穿军装下葬! 1955年,授衔仪式现场,众人整齐列队,气氛肃穆。 一位军人突然脱下肩章,扔在地上,转身离开。 他怒气冲冲地甩下一句话:“死后不穿军装下葬!”这场面令人哗然。 这个军人,就是开国少将段苏权。 他的这一举动,既震撼了全场,也成为历史中难以忽视的故事。 段苏权,1916年出生于湖南普通农民家庭。 家境虽然清贫,但这个少年却早早展现了过人的胆识和担当。 16岁时,他毅然参加了红军。 两年后,他成为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还在黔东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中崭露头角。 1934年,他被任命为黔东独立师政委。 他率领800多名战士,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20余日,为掩护红军主力东进立下大功。 独立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王光泽牺牲,段苏权也因脚踝重伤掉队。 残酷的战斗和失散的战友,让他内心满是悲痛。 受伤后的段苏权,他被当地农民李木富救下。 为了保护这位红军战士,李木富将他藏在山洞里,每日送去稀饭和药材。 在昏暗潮湿的洞穴里,段苏权忍受着感染和剧痛,几乎看不到希望。 几个月后,他告别恩人,靠着一双拐杖和沿途乞讨,穿越数百里山路回到湖南老家。 那时的他,已被部队认定牺牲,连追悼会都开了。 为了躲避敌人追捕,他装作普通农民,与父亲一起干活,甚至按照父亲的要求结婚以掩饰身份。 直到1937年,他终于通过一名红军老乡的帮助,得知八路军的所在。 借着假军服和借来的路费,他辗转来到山西太原八路军办事处。 再次见到任弼时时,任弼时惊讶地说:“我们都以为你牺牲了,还开了追悼会,没想到你还活着!” 这句半开玩笑的话,既是对段苏权归来的喜悦,也折射出他从死亡线上走回来的奇迹。 归队后,他先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后来担任抗大的政治教员。 抗战爆发后,他深入平北敌后,创建根据地,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他又转战东北,担任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 锦州战役中,他未能及时占领机场,导致战机被延误。 这些战斗中的失误,也为后来军衔评定埋下伏笔。 1955年,新中国首次进行全军授衔。 段苏权原以为自己能够获得中将军衔,但最终的评定结果是少将。 他的心情一下跌入谷底。 授衔当天,他看着属于自己的少将肩章,满脸复杂的表情。 他想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艰难,想到了战场上那些牺牲的战友,心中的不满化作了愤怒。 他当场摘下肩章,扔在地上,转身离去。这一举动震惊了在场所有人,但他毫不犹豫。 他的心里或许在呐喊:“这就是对我和我的战友们的评价?” 这种强烈的反应,既有他刚烈性格的一面,也与他一生对革命贡献的执着认同有关。 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功绩被低估,更无法原谅这对他心中信仰的冲击。 段苏权的一生中,两次追悼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注脚。 一次是红军为他举行的假追悼会,一次是他去世后的真正悼念。 1993年,段苏权因病去世。 被误认为牺牲,最终奇迹生还,这种经历注定了他一生的传奇色彩。 即便对军衔不满,段苏权并没有因此停止对国家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东北空军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在这些岗位上,他一如既往地勤奋、低调,为国防建设默默奉献。 特别是在空军建设上,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知道现代战争中空军的重要性,于是便致力于加强空军装备和人才培养。 他还在军事学院担任政委,用自己的实战经验教育下一代军人。 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总是以革命先辈的标准激励自己,也用这样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 从少年投身革命,到战场上的九死一生,再到授衔风波后的愤然离场,段苏权用行动书写了自己的传奇。
1955年授衔时,他一把拽下肩章,扬长而去,并誓言:‘死了不穿军装下葬! 19
小娅说知识
2025-01-20 18:41:39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