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开国大将王树声在某机关单位食堂排队打饭,见一干部拿着5个饭盒,要打5

1968年,开国大将王树声在某机关单位食堂排队打饭,见一干部拿着5个饭盒,要打5份饭菜,感到十分惊讶。他上前询问原因,竟然被那干部怒吼道:“关你什么事,闪一边去!”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涌现出一批坚定信念、廉洁自律的领导干部,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宗旨。王树声正是其中杰出的一员。他在担任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第二政委、国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期间,以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树立了令人敬仰的榜样。 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艰难的年代,国家正处于建设初期,粮食、油料、布匹等生活必需品按人口凭票供应,资源分配极为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树声展现出了非凡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深知,作为高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规定,不搞特殊化。面对亲戚的请求,他毅然拒绝利用职权为家人谋取私利,耐心劝导他们依靠当地政府和自身的努力解决生活问题。这种坚守原则的行为不仅彰显了他个人的高尚品德,也为当时许多干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廉洁风气的形成。 王树声的生活简朴,充分体现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物资供应紧张的时期,他严格按照北京政府的规定进行生活,不允许家人多吃多占,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特权。他曾多次拒绝配备生活用车,坚持只使用一辆专车上下班,甚至在逝世前也从未要求过额外的车辆。这种克己奉公的精神,不仅赢得了同事和下属的尊敬,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家人。妻子杨炬,作为一位革命老党员,同样以简朴著称。她每天乘坐公共汽车往返家与单位,经历了长时间的通勤,始终未曾享受过丈夫的专车接送。这种夫妻相互扶持、共同坚持原则的生活方式,展示了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具体工作中,王树声同样表现出高度的纪律性和责任感。1972年底,王树声的长子王鲁光即将结婚时,发生了一件小事却充分体现了他的原则性。王鲁光将室外的一件石头茶几搬进屋内,用桌布覆盖,并在两侧放置了两把旧椅子。王树声的警卫员出于好意,擅自借用了单位的金丝绒面椅子和大理石茶几来布置新房,计划在婚后归还。然而,王树声发现后,立即严肃指出这是公家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并要求将其归还原处。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他对公物的高度负责,也彰显了他对规则的严格遵守。王树声的这一行为,无疑对当时许多干部起到了警示作用,进一步强化了纪律观念,杜绝了类似违规行为的发生。 王树声的这种高尚品德和严格自律,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也深深影响了他所领导的团队和整个组织。他以身作则,营造了廉洁高效的工作氛围,激励着身边的人共同奋斗,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在他的带领下,相关部门在资源配置、管理和使用上都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确保了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有效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968年的一天,王树声像往常一样来到单位食堂吃午饭。刚踏进食堂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正午时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都在排队打饭。食堂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让人食欲大增。王树声不紧不慢地走到队伍末尾,静静地等待着。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前面有一个干部,手里拿着五个不同式样的饭盒,正在打饭窗口前点餐。五个饭盒,每个里面都装满了饭菜,足足有一个人一天的口粮。这一幕让王树声感到十分诧异,心里嘀咕着:这年头,吃饭还需要人替班吗? 按捺不住好奇心,王树声走上前去,礼貌地询问那位干部:"同志,请问您为什么要打这么多饭啊?"谁知道,那干部听了这话,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冲着王树声就是一通怒吼:"关你什么事?还不赶紧闪一边去!" 王树声语气平和地说:"这位同志,我无意冒犯。只是看你拿着五个饭盒,未免有些不寻常。能不能告诉我,这些饭菜都是给谁打的呢?" 那干部说:"我是给我们首长打的饭,你就甭管了。" 王树声的脸色忽然沉了下来。作为一个兢兢业业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老革命,王树声对这种特权现象深恶痛绝。在他看来,这名干部虽然做错了事,但更应该追究的,是那位让部下给自己打饭的领导。 王树声离开食堂后,径直来到了那名干部的领导办公室。他坦诚地向领导反映了食堂里发生的事情,并委婉地指出,让下属用公款购买额外的伙食,这种行为是不妥的。领导听后虽然有些惊讶,但也诚恳地接受了批评。王树声并没有苛责,只是希望领导们要以身作则,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

0 阅读:101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呀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呀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