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4月,伪满在长春成立,热河的汤玉麟成了被拉拢的对象,许以高官,汤玉麟大

报君知史 2025-01-19 23:54:46

1932年4月,伪满在长春成立,热河的汤玉麟成了被拉拢的对象,许以高官,汤玉麟大骂说:“ 张雨亭(张作霖字雨亭)是我拜把子弟兄,你们害死他;我没有那么浑,去做你们的官!”说完,汤让邮局退还了伪满的委任状。 日军占领锦州后,又想进一步占领热河的门户北票(今辽宁省北票市),于是用伪满名义通知汤玉麟派代表到北票开会。汤玉麟派热河省公安管理处处长张舜卿前往参加。 会上日方向张舜卿提出了三条要求:第一,说汤玉麟是伪满委任的热河省长兼军区司令,必须派亲信负责的人为代表常驻长春,加强联络;第二,为了满、热一体的关系,要汤玉麟同意把铁路由北票延长修建到承德;第三,为了加强联系,要汤玉麟同意日军在承德设无线电台。这三条由张舜卿电告汤玉麟,并同时电告在北平的张学良,张学良复电令张舜卿断然拒绝。 汤玉麟当时统治热河八年,绰号“汤大虎”,头脑简单,性情粗暴,固然是汤玉麟的本色;但不学无术,贪婪虐民,却是他的本质。汤玉麟的基本部队是三十六师,他兼任该师师长,他的三弟汤玉山是该师五十八团团长,四弟汤玉铭是师属炮兵团团长,五弟汤玉书是师属骑兵团团长。 汤玉麟的大儿子汤佐荣任热河省禁烟局局长,二儿子汤佐辅任热河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汤玉麟如此用人,部队怎么会有战斗力?他又怎么会得到热河人民的支持呢?汤佐荣当局长的禁烟局根本不是禁烟的,而是指派老百姓种烟纳税。热河种烟名义上是筹措军饷,实际上禁烟局每年收多少烟税和怎样开支,全是汤氏父子的秘密,别人没法知道。 别看搜刮了不少钱财,但是汤氏父子吝啬成性,连所部的军饷,都是常常拖欠数月不发。汤氏父子有这样一句信条:“雄兵百万,发饷就散。”这样养兵,如何迎敌? 日军图谋热河和汤玉麟不可靠的情形,天天载在报上,爱国人士义愤填膺,以黄炎培为首的上海地方协会的穆藕初、刘鸿生、钱永铭等人,与东北爱国人士杜重远等人共同努力,说动了当时代理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要他设法挽救热河和华北危局。 公正地说,宋子文对热河防务是很关心的,他于1933年2月11日带着秘书周象贤、顾问端纳飞到北平,与张学良商议热河防守问题。军学泰斗杨杰以军事专家身份与上海爱国人士的黄炎培、穆藕初等人也赶来与张学良会面。 1933年2月16日晚8时,张学良在顺承王府官邸召集有关将领开会,分配防务,并准备亲去热河。宋子文、杨杰和万福麟、宋哲元、商震等数十人参加了会议。 张学良将热河地图铺在地板上,手执红蓝铅笔俯伏地上准备划防地,首先仰面向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说:“明轩(宋哲元字明轩)你可把守这一线(指长城、冷口、喜峰口一线)。” 宋哲元当时厉声拒绝说:“我的兵力太薄,装备又差,怎能担当了这么一个大面。” 张学良连忙说:“不要紧,你的右翼有何柱国,他可以支援你。”宋哲元又很不客气地说:“何柱国是败军之将,靠不住,我怎能信他,我不干!” 张学良听了这样不客气地回答,极感难堪,有几分钟都没有抬起头来。后来只得说:“再商量吧!”杨杰在旁,看见这种情形很着急,用手拉胡若愚到外边说:“你劝汉卿不要勉强宋哲元,因为作战时,如将领不服,心中有问题,是很危险的。” 宋哲元为什么说何柱国是败军之将呢?因为在锦州失守后,何柱国任临永警备司令,山海关为临榆县治之所在,是关内外的门户,何柱国的责任是守卫山海关。日军在1933年1月1日向山海关进攻,用猛烈炮火打毁城的东南角,守城的何部第九旅营长安德馨浴血作战,壮烈战死,但是之后第九旅却撤出了山海关,致使华北门户洞开。宋哲元的那番话,是有意挖苦的。 当时张学良已与宋子文商定发表张作相为保卫热河的统帅,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汤玉麟任副司令。张作相原是张作霖、汤玉麟的老“把兄弟”,对于张学良是叔父辈,素有“忠厚”之名。 张学良怕汤玉麟疑心,用张作相以安汤心,以利指挥,也算煞费苦心。当时名义上受张作相指挥的部队按编制应有六七万人。但张作相虽然人品不错,但是能力确实有限,他既无威以制人,也无智以服人,无信心,无决心,也毫无准备。在热河危急的当头,张作相实际上也是无法担此大任的,而那个汤玉麟也不把曾经的老兄弟张作相放在眼里。 2月17日晨4时许,宋子文与张学良、杨杰偕同随员卫兵数十人,分乘汽车、卡车30余辆为一路,朱庆澜、黄炎培等乘车10余辆为一路,浩浩荡荡向热河进发。 汤玉麟闻讯后,怕对他不利,大骂说:“小六子(张学良小名)是不是勾结宋子文等人来打我的主意!”经左右人说:“宋子文是代表南京,张汉卿是华北直接指挥的长官,因热河防务吃紧,前来观察,阁帅(汤玉麟字阁臣)可趁机向他们要些钱,要些东西是有利的,应当表示欢迎。”汤玉麟这才无话,于17日下午率热河文武数十人至郊外20里处迎接。 军情紧迫之下,汤玉麟首先想到的还是自己的利益,热河之战的前景就可想而知了。

0 阅读:1
报君知史

报君知史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