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一名来自四川的考生,因高考作文以甲骨文书写而震惊四座。阅卷老师无法辨认他的字迹,于是请来了四川大学的古文学专家鉴定。专家确认这篇作文中出现了甲骨文、小篆和金文等古文字。然而,由于作文偏题,这名考生的作文仅得了6分。
这篇引发关注的作文在高考结束后被贴到网上,帖子名为《高考阅卷花絮:四川惊现甲骨文作文》。发帖的老师想与众人分享这位考生的创意,虽然甲骨文字使用独特,但因跑题成为了累赘,因此没有得到高分。
最终,考生的身份被揭晓:他是来自绵阳的黄蛉,成绩428分,连三本都没考上。因家境平常,由外祖父母抚养,黄蛉自小对古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寺庙里的古文字墙和古籍书本成为他求知的对象,即便高中的老师也解答不了他的疑惑。
尽管黄蛉梦想考入复旦大学以追求古文学,但他的成绩却不达标。然而,他因这次特殊的高考作文事件赢得了西南财大和四川大学的青睐,最终选择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攻读汉语言文学。
入学之初,黄蛉因其名声显得有些自傲。然而,两年后,他被调入川大本部,学校为培养这位“独苗”,特地返聘了已退休的古文学教授何崝对其一对一教学。何教授在古文方面造诣深厚,希望将黄蛉打造成下一代古文学人才。
然而,黄蛉却在川大期间没有专注学习,而是将古文当成玩闹工具,对何教授也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感激。何教授希望栽培黄蛉,但看到他不学无术,最终气愤地向学校递交了辞呈,直言这样的学生让人无法教导。在黄蛉毕业前,何教授选择了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