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赵九章,在宿舍中吞下几十粒安眠药,静静的躺在床

笔杆子说 2025-01-18 00:17:14

1968年,“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赵九章,在宿舍中吞下几十粒安眠药,静静的躺在床上离去了,在中国卫星的功臣名单中,他排在第一位,比钱学森排名更高! (信息来源:赵九章在特楼服安眠药自杀周恩来闻其死讯流泪——凤凰卫视,赵九章:最是那一抹东方红——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1968年的北京,秋风萧瑟。 一位老人静静地躺在宿舍的床上,几十粒安眠药散落在床头柜上,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没有遗书,只有一封皱巴巴的的批斗信,无声地控诉着那个荒诞的年代。 这位老人可是我国航天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就是赵九章。 他的人生,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颗流星,璀璨而短暂,却照亮了中国航天前进的方向。 他的离世,对那个时代是个遗憾,对科学界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损失。 究竟是什么,让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科学家,选择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这事背后,还真有一段让人感慨万千的经历。 赵九章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戏剧性的变化。 从少年立志到学成归国,从科研攻关到桃李满天下,他本应拥有一个更加辉煌的人生。 使用比喻,历史就像一辆无情的巨轮,无情地碾碎了他的梦想。 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全国。 赵九章,这位为国家奉献了半生的科学家,一夜之间成了“牛鬼蛇神”。 红卫兵把他的家给抄了,把实验室砸了个稀巴烂,他那些多年的研究资料全扔地上了,看得人心都碎了。 批斗会上,他被扣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曾经的学生、同事,如今成了批斗他的主力军。 他默默忍受着这一切,不辩解,不反抗,因为他相信,真相终会大白。 然而,命运的打击远不止于此。 他的好友,同样是杰出科学家的姚桐斌,竟被造反派活活打死在家中。 这个消息对赵九章来说,就像突然间的一道惊雷,完全把他打垮了。 他曾试图为好友申冤,却石沉大海。 他心里涌起一股深深的绝望、愤怒和无助,感觉像被大浪淹没。 1968年10月,赵九章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天晚上,他吃了不少安眠药,然后在那个冷飕飕的秋天夜晚,安静地走了。 他走了,就像是那个疯狂时代的缩影,科学界因此失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历史终将给出公正的评价。 1978年,拨乱反正,赵九章的冤案得到平反。 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的名字,与那些为共和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们一起,被永远铭记。 这份迟到的认可,既是对赵九章毕生努力的认可,也默默揭露了那个荒唐时代的荒谬。 赵九章的科研生涯,始于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从河南开封的一个普通家庭走出来,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一步步走向科学的殿堂。 回国后,他成为了我国气象学的开拓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种建设亟需推进,科研环境十分困难。 尽管他带领的地球物理研究所条件艰苦,资金短缺,设备也很简陋,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 他带着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气象研究,为新中国的气象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联成功发射了首颗人造卫星,这消息让全球震惊,也激起了赵九章对航天的向往。 他很快看出了人造卫星的重要性,便着手推动我国人造卫星的研发。 这个领域当时对我国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航天技术几乎是从零开始。 赵九章自告奋勇,成了人造卫星研发团队的核心领导。 他带着团队连续加班,辛苦地研究,成功制定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整体设计方案。 “东方红一号”的梦想,从这里起航。 赵九章在科研之外,也非常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担任主任,为我国输送了大量杰出科研人才。 他总激励学生们大胆探索,展望未来,他的话语,对几代中国科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赵九章对科学的热爱,源于童年时期对知识的渴望。 偶然间,他翻到了一本关于气象学的书,从此,科学兴趣在他心里慢慢萌芽。 为了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他付出了极大的辛苦。 他从浙江工业专门学校起步,后来又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深造,一直在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科学能力。 1935年,他去了德国柏林大学,跟随一位著名的气象学家学习,主要研究大气长波理论。 在柏林大学,赵九章如鱼得水。 他刻苦钻研,很快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三年后,他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当时少有的中国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他本能在德国享受好待遇,可他最终还是决定回国。 他清楚祖国正需要他,他也决心将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西南联大任教。 即便身处战乱,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科研。 日军轰炸了学校的实验室,他毫不气馁,带着学生们在山洞里继续做实验。 他总念叨:“科研不能歇”,这既是对科学的热爱,也是他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所在。 赵九章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充满了光辉。 他的意志像一盏明灯,给后来人指引方向。 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令人敬佩。 赵九章的精神,将不断激励着一代代科研人的前行。

0 阅读:0
笔杆子说

笔杆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