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的性格到底什么样?40年代他从苏联回国,到哪里都憋着一肚子气,有时候甚至会破口大骂,可奇怪的是,大家非但不讨厌,反而对他又多了几分敬畏,这是怎么回事? 说起刘亚楼,很多人会想起《大决战》这部电影,刘亚楼在剧中好似很随和儒雅。 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刘亚楼在军中可是个暴脾气,手下人犯了一点错误,都会被他劈头盖脸训斥一顿。 比如说在1930年,当时的刘亚楼还是营长,一天,他在给战士们演讲打气,这一幕正好让林彪看见了。 演讲结束后,林彪还专门夸奖了他一番,说:“你这个小家伙,年纪不大,见识不少啊!” 谁成想,刘亚楼一个不高兴,直接回怼了过去,说:“说我年龄小,我看你也不大,不过就是个20多岁的小军团长嘛!” 30年代底,刘亚楼去到了苏联学习军事,他的这一经历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提到,他在苏联待了好多年,回来的时候已经是1945年了。 那么回国后的刘亚楼都做了些什么呢? 刘亚楼回国后就成了整个东北的话事人之一,东野不少将领都了解刘亚楼这个人,也知道他性子直,脾气大,但谁也没想到,走了一趟苏联后,刘亚楼的脾气又见长了不少。 进行视察工作的时候,刘亚楼又是看不惯这个,又是看不惯那个,有时候只要稍不顺心,就得逮住部队干部痛骂一顿,导致很多干部见着他都绕道走。 “为什么刘参谋长去了趟苏联,脾气变成这样了?”这是部队上上下下发出的疑问、 针对这个问题,刘亚楼本人也是做出了回应,他说:“都说我看什么都不顺眼,是,但也不是!” 什么意思呢?原来,在苏联接受了更加专业的军事理论后,刘亚楼发现了我军内部的参谋制度有很多“漏洞”,不光是解放军,早在红军时期,这种问题就有了。 实际上,我国还处在封建统治时期就有了参谋制,这种制度是参考的西方部队,只是当时的我们太急于求成,借鉴过来的东西都很肤浅。 我党革命的时候,对参谋制度不够重视,因为当时打的都是游击战,统一度不够强,司令部起到的作用比较小。 那么问题来了,刘亚楼对此会有哪些改进措施呢? 解放战争不论是兵力还是规模都要大得多,运动战在这里根本行不通。所以,必须让全军都认识到司令部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利于统筹全局,该怎么做呢? 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司令部内部人的思想觉悟。 比如说,在作风上,参谋人员必须要学会整理内务,不管是住处还是衣服都必须要整整齐齐,在指挥上,参谋人员们必须要专业起来,深入了解敌我态势和战场部署情况,不管是向上汇报还是向下通知,用词都必须要严谨,不能含糊其辞。 在“整改”过程中,刘亚楼依旧是非常严厉的,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但结果却是,经过这么一调整,军队面貌焕然一新,作战效率更是节节提升。 虽然刘亚楼的脾气大,性子直,好得罪人,但大家都知道,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他的做法也是最简单有效的。 建国后,刘亚楼又全心全意奉献在了空军事业上,但无奈天妒英才,1965年,他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离世的消息传出,那些曾经的战友全都哭红了眼眶,甚至有些曾经被他怒骂过的人,也不禁流下了泪水,他们舍不得这样一位严厉又可爱的“老师”。
刘亚楼的性格到底什么样?40年代他从苏联回国,到哪里都憋着一肚子气,有时候甚至会
小博大史
2025-01-17 15:37:02
0
阅读: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