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老山前线,一名解放军战士大腿被击穿,但他依旧坚守战场,突然一颗炮弹向

功标青史呀 2025-01-17 15:36:27

1986年的老山前线,一名解放军战士大腿被击穿,但他依旧坚守战场,突然一颗炮弹向他砸了过来,为了保护身边的战友和电台,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把他们牢牢的护在了身下,自己壮烈牺牲了! 1986年,位于老山前线的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连天。这是一个关于英雄与牺牲的年代,年仅二十岁的赵维军正处于这场硝烟中。出生于甘肃榆中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从小耳濡目染爷爷的战争故事,赵维军把做一名解放军战士视作自己的梦想。1985年,年仅十八岁的他应征入伍,投身到了这场无声的战斗中。 赵维军的部队负责老山战役的一线防御。这是一片难以立足的险地,两军对峙,敌我双方都尽力在这片狭窄的地带占据有利地势。1986年夏,赵维军经历了生命中最为严峻的试炼。7月的一天,赵维军和战友们正在前线换岗时,突然间敌军炮火密集射来,一发迫击炮弹命中赵维军所在的阵地。 在炮火的烟雾中,赵维军感到一阵剧痛,他的大腿被穿透,鲜血顿时染红了军装。尽管伤势严重,赵维军并未撤退,他知道电台对于战场信息的传递至关重要。就在他试图稳住阵脚的瞬间,又一枚炮弹呼啸而来,直奔他和他的战友所在位置。 本能的反应驱使他做出了决定。赵维军几乎没有犹豫,他迅速扑向战友和电台,用自己的身体覆盖住它们。巨大的爆炸声中,赵维军感到一阵剧烈的震荡,然后是无尽的黑暗。 战火稍息,战友们发现赵维军护着电台的身体,虽然电台得以保存,但赵维军的身体已经遍体鳞伤。急救队伍立即将他送往后方的医护站,情况危急。在医护站中,护士张茹看到这位年轻战士的伤情,心中充满了悲痛。张茹本是一位战地护士,见惯了战场的生离死别,但面对这样英勇的壮举,她的眼眶仍旧不禁湿润。 深夜的医护站里灯光昏黄,赵维军躺在单薄的野战床上,脸色苍白,呼吸微弱。外面的炮声仍未完全停歇,偶尔传来远处阵地上传来的轰鸣声。在这样紧张而压抑的环境中,张茹护士一直守在他的身边,她的手轻轻握着赵维军的手,试图传递一些温暖和安慰。 虽然赵维军的大部分弹片已被取出,但由于失血过多加之伤口感染,他的情况依旧岌岌可危。高烧不退,让赵维军时常在昏迷与清醒之间徘徊。张茹轻轻擦拭着他额头上的汗水,偶尔用湿润的纱布轻抚他的伤口,试图缓解他的痛苦。 夜深了,医护站内的其他伤员也在疲惫中逐渐安静下来,只有赵维军的呼吸声和不时传来的炮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张茹坐在床边,轻声与他说话,希望他能感受到有人在他身边。 “维军,你要坚持住,我们都在等你醒来。”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尽管知道赵维军可能听不见。 就在这样的夜晚,赵维军突然之间痛苦地呻吟起来,他的身体开始剧烈地抽搐。张茹立刻按响了求救铃,其他医护人员和医生急忙赶来。在紧急处理下,赵维军的状况才逐渐稳定下来。但这次事件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赵维军的伤势比想象中还要严重。 接下来的几天里,赵维军的病房几乎没有安静过。张茹和其他医护人员轮流照顾他,确保24小时有人在场。赵维军的生命体征时好时坏,每一次的病情波动都让人提心吊胆。尽管如此,张茹始终没有放弃希望。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坐在赵维军的床边,轻声给他读些书,或是讲述她自己的故事,希望能通过这些声音让他感受到外界的关怀和温暖。 赵维军的意识时隐时现。有几次,他在昏迷中似乎能感觉到张茹的存在,他的眼角挤出了几滴泪水。这让张茹心中更是五味杂陈。她知道赵维军是在与死神搏斗,每一次醒来都是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抗争。 没多久,赵维军咽下来最后一口气。

0 阅读:83

评论列表

用户55xxx07

用户55xxx07

1
2025-01-17 17:15

向英雄们致敬!

功标青史呀

功标青史呀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