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路过一处宫殿,竟然掉下泪来。跟随之人很是奇怪,李世民说:“这是母后住过的地方,如今朕已为一国之君,可母后却已作古多年,朕想报答母后的恩德却已没有机会了。”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以其繁盛的文化、强大的国力以及开明的治理被誉为“盛唐”,而这一切的开端,都与唐太宗李世民息息相关。 598年,李世民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 他从小聪慧过人,虽出身贵族,却目睹了隋朝末年的衰败。 他的父亲李渊是太原留守,身处权力的边缘。 作为次子的李世民,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干和远见。 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他力劝父亲起兵反隋,为李唐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李渊起兵之初,内部不乏叛乱者。李世民以出色的谋略,成功化解了危机。 他提出“空城计”,以虚张声势的方式,让敌军望而却步,为唐军赢得了喘息之机。 隋朝统治摇摇欲坠之际,李渊在李世民的支持下于太原起兵。 一路上,李世民展现了他卓越的战略眼光。 当行军至霍邑,面对险峻的地形和粮草不足的困境,李世民劝谏父亲坚守阵地,并亲自率军突破敌军防线。 霍邑之战的胜利,为唐军攻占长安扫清了障碍。 618年,唐军攻入长安,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然而,兄弟之间的权力斗争却逐渐浮出水面。 李世民作为开国功臣和天策上将,地位显赫,却因不是长子而无缘太子之位,这一安排为日后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伏笔。 武德九年,李建成与李元吉多次陷害李世民,甚至企图暗杀他。 在忍无可忍之下,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他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在紧要关头射杀太子李建成,随后夺取政权。 事后,李世民表现出宽厚的一面,为兄弟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妥善安抚李渊。 在权力更替的激烈冲突中,他展现了政治智慧和人情冷暖的平衡。 626年,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为帝,开启了大唐的辉煌篇章。 即位后,李世民以“纳谏为明”的治国方针广纳贤才。 他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等智囊辅佐朝政,同时重用魏征这样的直谏之臣。 魏征曾因指出李世民赏赐女儿过于奢华而获嘉奖,这种君臣间坦诚交流的关系,为贞观盛世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氛围。 在经济上,李世民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鼓励开垦荒地,减轻农民负担,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 他吸取隋朝亡国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百姓从战乱中得以恢复生机。 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御驾途经一处废弃的宫殿。 那曾是窦太后的寝宫,如今却只剩斑驳陆离的残垣断壁。李世民不禁驻足,心中五味杂陈。 多年前,他还是个孩童,母亲窦氏却已英年早逝。 时至今日,他已是一国之君,却再无机会报答母恩。 思及此,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 随从们见皇上悲从中来,无不震惊。李世民哽咽道:"此乃先母旧时居所。朕虽已登基为帝,奈何母后已作古多年。想当年为儿时,受母恩深重,却终是无缘尽孝。" 言罢,泣不成声。 窦太后出身名门望族,其父窦毅官拜上柱国,其母乃是周武帝胞姐襄阳公主,可谓是皇亲国戚、高贵非凡。 窦太后自幼聪颖绝伦,据史载,她呱呱坠地之时,一头乌发已及肩;及至三岁,秀发更是与身齐长,黑亮柔顺,美不胜收。 不仅容貌出众,窦氏的才智亦是超凡脱俗。 三岁时便能过目不忘,顷刻间即可熟记整本典籍,聪慧的她很快便博得舅父周武帝的喜爱。 武帝将她接入宫中抚养,视若掌上明珠。年仅六七岁的小女孩,竟能在武帝身边谈笑风生,冷眼旁观朝堂之上的是是非非。 窦氏虽然年幼,却深谙为政之道。 北周四境多虞,东有强齐,西有吐谷浑,南临陈朝,北融突厥。 若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惟有联姻一途。 是以周武帝迎娶了阿史那公主。然而这桩婚事自有政治考量,夫妻间并无甜蜜恩爱可言。 小小的窦氏见此情景,便对舅父婉言相劝:"国家尚不安宁,四敌环伺。陛下若能抑制情绪,善待皇后,那关东江南必然不敢轻举妄动。" 周武帝听闻此言,不禁动容。 区区六七岁的侄女,竟有如此惊人的政治见地,自此,他对这个早慧的侄女更加器重。 窦氏之名,不胫而走。前来提亲的骑马络绎,络绎不绝。 窦毅思忖,此等女儿非凡人可配,于是出了个奇招。 他在家中屏风上绘了一对孔雀,每位求婚者可得两箭,须隔屏射中孔雀双目方可赢得佳人芳心。 招亲开始,群雄毕至。然射艺高超者寥寥无几,无人能射中孔雀两眼。 窦毅面露愁容,莫非好女难嫁?恰在此时,唐国公李渊大步走来。 只见他搭弓引箭,连发两矢,双箭齐齐洞穿孔雀眼瞳。 就这样,李渊凭借非凡的箭术,赢得了美人归。 婚后,李渊除做官外,平日里也喜爱养马射猎。 日子久了,他的家中聚集了不少良驹骏马。 妻子窦氏见状劝道:"良马为君王所喜,非等闲之物。若久置家中,容易招惹是非。不如早早进献,博取圣心。" 李渊舍不得爱马,执意留下。 谁知不久,隋炀帝果真兴师问罪,李渊恍然大悟,连连称是。 从此,但凡得了好马鹰犬,必先孝敬天子,再留己用。 隋炀帝十分欣赏,赏赐不断,还提拔李渊为将军。 李渊喜不自胜,更加佩服夫人的先见之明。
中国最伟大的十位皇帝!👍👍👍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