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到底有多惨烈?当地老百姓回忆:战后三年不敢上山 1947年5月,山东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1-17 00:31:09

孟良崮战役到底有多惨烈?当地老百姓回忆:战后三年不敢上山 1947年5月,山东战场上硝烟四起,国共内战进入了最为激烈的阶段。国民党为了扭转颓势,妄图一举消灭山东解放区,挽回在战场上的败局,于是调集重兵45万,在汤恩伯的率领下,向驻扎在山东的华野发起了全面进攻。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华野可谓是危在旦夕,陈毅、粟裕等领导人一筹莫展。正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华野迫切需要找到突破口,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扭转当前的不利局势。否则,整个山东解放区都将面临被敌人合围歼灭的危险。 在这个节骨眼上,粟裕经过反复思量,果断做出了改变原有作战计划的决策。他放弃了先打国民党第7军和第48师的想法,而是决定直捣黄龙,取而代之地将矛头对准了国民党的王牌之师——整编第74师。这个74师可不是吃素的,它号称"五大主力"之首,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嫡系部队。师长张灵甫更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手握重兵3万,全部装备美式武器,战斗力非同小可。 粟裕之所以选择主攻74师,是因为张灵甫轻敌冒进,率部独自挺进,远远地将队伍拉开,来不及与友邻部队互相支援,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弱点。一旦被华野多路兵马合围,这个王牌之师恐怕就要陷入万劫不复的绝境。 而且,张灵甫为人骄横,向来看不起左右两翼的黄百韬和李天霞,可想而知,到了紧要关头,这两位"友军"未必会全力支援74师。这正是粟裕决心放手一搏,集中兵力围歼74师的重要原因。 5月13日,孟良崮战役的战斗打响了。粟裕运筹帷幄,对74师展开围点打援。他命令陶勇的第4纵队与许世友的第9纵队担任主攻,叶飞的第1纵队和王建安的第8纵队分别插入74师的左右翼,切断它与25师、83师的联系。 与此同时,王必成率领第6纵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垛庄,堵死了74师的退路。就这样,在解放军各路人马的层层包围下,张灵甫的74师犹如砧板上的鱼肉,动弹不得。面对解放军的步步紧逼,骄横的张灵甫却异常镇定,他打定主意,要把74师当作诱饵,吸引华野的兵力,等到友军赶来增援,再一举歼灭华野。 张灵甫信心满满地等待着援兵,然而,援兵却迟迟未至。原来,25师师长黄百韬和83师师长李天霞都是人精,他们见风使舵,对张灵甫的处境不闻不问。李天霞更是心怀鬼胎,口口声声说要增援,实际上却在拖延时间,根本不愿出兵。张灵甫苦苦等待,最后却成了孤家寡人,进退失据。 眼看74师的弹尽粮绝,腹背受敌,张灵甫心灰意冷,不得不退守孟良崮山顶。这无异于自投罗网,孟良崮地势险要,上面无水无粮,等于把自己困在了一个死胡同里。解放军抓住时机,发起总攻,红旗漫卷,如潮水般向孟良崮山顶涌去。山上山下,枪林弹雨,刺刀见红,解放军战士前赴后继,誓要攻克孟良崮,歼灭顽敌。 74师的弹药很快就打光了,伤亡越来越重,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有的士兵饥饿难忍,甚至想冲下山去投降。张灵甫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他躲在山洞里,指挥残部负隅顽抗。5月16日上午,华野特务团终于杀到了山洞前,最后的战斗开始了。张灵甫孤注一掷,亲自带领敢死队对抗,不幸被流弹击中身亡。 至此,孟良崮战役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宣告结束。在短短3天时间里,华野以1.2万人的伤亡,歼灭了张灵甫的整编74师,毙伤俘敌3.2万人。孟良崮的山头被炮火削平,四处都是断肢残躯。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当地老百姓都不敢上山,生怕还会听到炮声和惨叫声。足见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用血肉筑起了胜利的丰碑。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在解放战争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野战中歼灭国民党的王牌军,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士气。这一仗,是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击败优势装备的典型战例,充分展现了我军将士不畏强敌、敢打硬仗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对于这场战役的胜利,粟裕等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和指挥,起到了关键作用。粟裕审时度势,果断调整作战计划,集中兵力围歼孤立无援的74师,可谓是神机妙算,激活了战场这盘棋。陈毅提出要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雄心壮志,振奋了将士们的斗志。正是有了坚强的党领导和一批得力的将帅,才有了孟良崮的大捷。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改写了山东战场的局势。原本兵强马壮的国民党军队,一下子像泄了气的皮球。整编74师覆灭,犹如抽走了蒋介石的脊梁骨。国民党的嫡系部队在孟良崮折了锐气,再也不敢轻易进犯解放区。华野则如虎添翼,士气大振,继续发动攻势,解放了胶东半岛,将战火烧到黄海之滨。

0 阅读:58
鹏天玩转旅游

鹏天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