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乌江的功臣,后因不满职务脱离八路军,毛主席说情:给条活路 江西兴国县,这里曾经走出过一位革命青年杨上堃。1914年,杨上堃出生在一户贫困农家,从小过着饥寒交迫的艰苦生活。 那时候,江西成了我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阵地之一。家乡的革命传统和思想,悄悄地播撒在少年杨上堃的心田。 1931年,年仅17岁的杨上堃,毅然投身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杨上堃年纪虽小,但他聪明机警,勇敢过人,所到之处总能创造奇迹。 很快,杨上堃凭着过硬的本领,得到了上级的赏识。等到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他已经是红一军团第2师第4团第二连的连长了。 在长征的路上,杨上堃更是威风凛凛,英姿飒爽。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这些惊天动地的战役中,到处都有杨上堃浴血奋战的身影。 特别是在乌江岸边,杨上堃带领一支突击队抢占滩头,打开了一条血路。这一仗,杨上堃立下了赫赫战功,几乎所有的红军将士都认识了这个年轻英雄。 战斗中的英勇无畏,使杨上堃获得了"免死金牌"的美誉。从西北会宁到陕北,这位星光熠熠的红军青年将领成了老红军中的一面旗帜。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杨上堃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担任一团的参谋长。在这个新的岗位上,杨上堃一如既往地尽忠职守,英勇杀敌。 可是好景不长,1940年的一天,团长的职位出现了空缺。按照惯例,作为参谋长的杨上堃本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然而,让杨上堃万万没想到的是,上级却任命营长宋玉琳接替了团长一职,而自己却被调任为支队参谋长。这一决定,让杨上堃感到困惑和不满。 杨上堃觉得,自己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论资历论能力都在宋玉琳之上,却没能得到提拔,这说不过去。这件事,像一根刺扎在杨上堃的心里,久久不能平息。 正在杨上堃心烦意乱之际,侦察科长袁彪和侦察股长罗昭辉找上了门。他们对上级的任命也有不满,三人一拍即合,渐渐萌生了离开部队另谋出路的想法。 袁彪和罗昭辉不断地煽风点火,鼓动杨上堃带人出走。一时糊涂的杨上堃,最终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一天夜里,杨上堃趁人不备,带着部下二十多人,偷偷离开了驻地。他们想去外地发展,以证明自己的能力,给组织一个惊喜。 然而,杨上堃没想到的是,这一走,就走到了组织的对立面。杨上堃的擅自行动,在组织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杨上堃的出走,让八路军总部大为震惊。彭德怀等人认为,杨上堃的行为是严重违纪,必须严惩不贷。 但是,毛主席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杨上堃是红军时期的功臣,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应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经过反复斟酌,组织决定对杨上堃从轻发落。杨上堃被撤销了军职,开除了党籍,送到抗大接受学习和改造。 在抗大的五年时间里,杨上堃反思自己的错误,重新找回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他恳切地向组织认错,表示要用实际行动赎罪。 组织看在杨上堃诚恳认错的份上,给了他重新做人的机会。1945年,杨上堃结束学习,被重新分配到东北工作。 在东北期间,杨上堃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他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重新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赏识。 后来,杨上堃又先后在江西等地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能发挥自己的所长,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1955年,杨上堃被授予上校军衔。这是组织对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肯定。 1984年,杨上堃因病去世。回望他的一生,虽然经历过挫折和磨难,但最终,他依然是那个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的老红军。
强渡乌江的功臣,后因不满职务脱离八路军,毛主席说情:给条活路 江西兴国县,这里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1-14 23:09: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