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3月,孙殿英在与四马联军激战数月后,遭到惨败,他率部溃退,马鸿逵部则紧紧猛追。为了彻底击倒孙殿英,蒋介石、张学良分别密令阎锡山、傅作义在黄河边堵截,务期一举歼灭孙殿英残部于黄河南岸地区。 阎锡山尽管也早有除掉孙殿英的打算,但是他却心思更深,有自己的打算,此时晋系军队早已根据阎锡山的布置,推进至三盛公、石嘴子一带。孙殿英正处于被马鸿逵追击部队消灭的危险境地,赵承绶(晋军骑兵司令)派骑兵第三旅吕汝骥部把孙殿英从石嘴子以南接应过来,于是孙的残部也得以安全渡过黄河,逃出马鸿逵的势力范围。 眼见孙殿英就要全军覆没,却被阎锡山的骑兵部队接应救走,马鸿逵为此大大不满,曾电报蒋介石和张学良说:“赵承绶的部队不只不截击孙殿英,反而把孙部接应过去。”蒋、张都非常生气,致电傅作义追问:“赵承绶是奉谁的命令这样做?”当他们以后知道这里有文章,背后是阎锡山后,此事才不了了之。 其实,赵承绶一方面把孙殿英残部接应下来,另一方面与傅作义、王靖国三部已在三盛公地区布成防线,阻止孙部再向后撤,按照阎锡山的计划,三人早已秘密商量好解决孙殿英的办法,把孙殿英接应下来,是使他信而不疑、稳上圈套之计。 孙殿英退过黄河以后,狼狈不堪,兵无粮,马无草,完全陷于困境。有一天,赵承绶给孙殿英打电话说:“傅主席(傅作义时任绥远省主席)已经到五原,请你立刻来五原开会,共商善后办法。我也在五原等你,请你务必立刻就来。” 赵承绶在电话中又安慰了孙殿英一番。孙殿英毫无怀疑,电话答复:“马上就到五原开会,请老弟多多帮忙。”这时候,孙殿英还在梦中,认为傅作义、赵承绶一定会帮助他解决问题。 孙殿英到五原后,情绪很懊丧,把进攻宁夏的情况详细和赵承绶谈了一遍。赵承绶立刻领他见傅作义,傅作义把事先拟好的一个阎锡山给的电报给孙殿英看,电文内容大意是:“殿英未遵照南京命令去青海,反而攻击宁夏,蒋先生大为不满。殿英失败后,善后很难处理,也不好向蒋先生交代,希望孙殿英速速到太原商讨善后办法。” 这时,孙殿英想到穷途末路,毫无办法,只好答应亲去太原。几个人催他马上动身,孙殿英只吃了一些点心,就乘坐给他备好的汽车,由赵承绶派人送他到包头,转乘备好的火车,经大同赴太原。实际上就等于是赵承绶等人把孙殿英押解太原,交阎锡山处理了。 孙殿英离开后,所留下的残部由刘月亭、卢丰年负责。刘、卢驻磴口一带,无粮无饷,四面楚歌,陷于绝境,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官兵宰食骡马甚多,磴口一带,骡马骨堆积如山。 阎锡山部在三盛公的面粉虽堆满仓库,但声言孙部如不缴枪,绝不发给一斤粮食。当时,曾有以一张烙饼可以换到一匹马,一盒纸烟可以换得一支手枪的事情,孙部困境,可想而知。 刘月亭、卢丰年曾多次请求整编办法,阎锡山手下将领都答以奉蒋介石、张学良的命令,一定要先把武器交出,再徒手开到北平去整编。那时,王靖国驻在三盛公,赵承绶和傅作义同在五原,专门处理此事。后来,刘、卢又要求先编成两个旅,由他二人分任旅长,并希望保留这两个旅的武器,阎锡山还是没有允许。这时,阎锡山早已电报指示晋军将领,不许给孙部留一支枪、一颗子弹、一匹骡马。 阎锡山心思缜密,考虑到如果给他们留枪,等于还是孙殿英发给他们的;如整编以后再发武器,那就变成阎锡山发给的了,这里面区别大了。因此,阎锡山坚持要刘、卢先交枪,再谈问题。刘、卢迫不得已,只好全部缴械。就这样,阎锡山一枪未发,就把孙殿英的几万人马解决了。 孙殿英残部缴械的办法是:按序列先后开过晋军第一道防线时,收缴全部大枪,第二道防线收缴全部马匹,最后一道防线,尽收所有残留的武器、骡马以及手枪等,确实做到不留一枪、一弹、一匹骡马。这些徒手队伍,除由刘月亭、卢丰年编为两个旅外,其余余均补充晋军。收编孙殿英的残部,让晋军数量大增,傅作义、王靖国及赵承绶的部队由之前的不满编,到各个班都有备补兵几人,开晋军编制备补的先例。 刘、卢两徒手旅在开赴北平由张学良处理,途经包头时,由卢出面以老同事、老朋友的情面向晋军要求发还武器,且一再纠缠,但晋军早已接到阎锡山的命令,一枪未给。所谓先整编后发枪的诺言,又成了骗局。 孙殿英到太原后,深知上了阎锡山的大当,但也没有丝毫办法,只得暂时住到太原西南50里的名胜古迹地“晋祠镇”,待机再起。 野心勃勃的孙殿英,在阎锡山的阴谋下,不能不蛰伏起来,他在晋祠期间,当年的西北军同僚庞炳勋有一次去看他,孙殿英慨然地说:“万没想到我攻宁夏失败,叫三个小孩子(指傅作义、赵承绶、王靖国)就收拾了。” 庞炳勋叹了口气,说:“你到现在还在梦中,小孩子哪有这么大本领?还不是老鬼(指阎锡山)的把戏。”言毕,两人相视苦笑。直到1936年,孙殿英才离开晋祠,到北平投在宋哲元属下。
抗战中,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笑道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