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聂帅率部挺进晋察冀,向第二战区阎锡山要武器。阎锡山抹不开面子,准备了又破又旧的武器。仓库门一打开,聂帅发现全是歪把子,阎锡山惊呆了,聂帅笑了,武器为何被换成新的了呢? 1937年,日军在华北地区步步紧逼,大有一路南下之势。抗日战争的烽火,让华北大地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在这个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派出了一支精锐部队深入敌后,这就是由聂荣臻率领的八路军先遣队。这支队伍肩负着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任,共有三千将士。 当时的华北战场形势复杂,既要应对日军的进攻,又要在复杂的地形中开展游击战。这支队伍虽然士气高昂,但装备却十分简陋。 八路军将士们大多数只配备了步枪,有些甚至连步枪都没有,只能携带大刀长矛。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这样的武器装备差距让人揪心。 在这种情况下,聂荣臻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向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寻求武器支援。当时的阎锡山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手中掌握着大量军事物资。 阎锡山初次听到这个请求时,只打算拿出五百大洋了事。这个数额在当时,连购买几十支步枪都很勉强。 消息传出后,不少人都对这个决定颇有微词。毕竟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对一支即将奔赴前线的友军部队,这样的支援显得太过吝啬。 面对众人的反应,阎锡山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下令开放五号兵器库,表示要让八路军更换装备。 这个决定看似豪爽,实则另有考虑。五号兵器库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古董库",里面存放的都是些年代久远的武器。 聂荣臻接到这个消息时,表面上没有任何特别的反应。他带领部队按照约定,准时来到了五号兵器库。 五号兵器库坐落在五台城东部的山上,是一处天然形成的山洞。这个洞穴经过人工开凿和加固,面积大约相当于三间普通房屋。 这个军火库原本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阎锡山最初的计划是将其改建成一个军事博物馆,用来展示他的功绩。 然而战争的爆发,打乱了这个计划。这座军火库的性质也因为一个人的决定而发生了改变。 这个人就是兵工厂厂长阎边,他的本名叫张牛。为了表示对阎锡山的忠心,他特意改名换姓。 阎边在担任兵工厂厂长期间,经常四处炫耀他与阎锡山的关系。他甚至对外宣称自己是阎锡山的侄子。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娘子关失守的时候。当时,上级命令阎边负责武器的转移和疏散工作。 面对这个重要任务,阎边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他将工厂里最新式、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全部转移到了五号兵器库。 这批武器包括了大量的长手雷,这是当时非常先进的爆炸武器。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二十响的短枪,也就是当时人们常说的"大机头"。 这些武器都是崭新的,刚从兵工厂生产出来不久。子弹的储备也十分充足,足以支撑一支部队进行长期作战。 阎边的这个决定,完全改变了五号兵器库的性质。原本应该是一个存放陈旧火药枪的仓库,变成了一个储存精良武器的军火库。 他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在关键时刻向阎锡山表功。在他看来,把最好的武器藏在一个看似破旧的库房里,是一个高明的主意。 这些武器被整齐地装在木箱里,摆放在库房的各个角落。从外表看,这些箱子和存放老旧武器的箱子并没有什么区别。 正是这个看似聪明的决定,让八路军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当聂荣臻打开那些看似普通的木箱时,发现的不是预想中的破旧武器,而是崭新的精良装备。 这些武器的获得,极大地提升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它们不仅填补了装备的空缺,还为后续的抗日战斗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这个意外之喜的背后,完全是由于兵工厂厂长阎边的投机心理造成的。他试图讨好上级的行为,最终却帮了八路军一个大忙。 在获得这批意外之喜的武器后,聂荣臻决定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回应阎锡山的"馈赠"。 1937年10月27日,《晋阳日报》的头版刊登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这封信是聂荣臻写给阎锡山的,内容详细列举了从五号兵器库获得的所有武器装备。 这种公开感谢的方式,在当时可谓是前所未有。一般而言,军队之间的武器交接都是秘密进行的,很少会见诸报端。 感谢信的发表在山西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称赞阎锡山支持抗日的义举,这让原本想保持低调的武器交接变成了一件轰动全省的大事。 阎锡山在看到这封感谢信后,立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那些原本应该用于其他用途的精良武器,就这样被公开化了。 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阎锡山的预料。他随即下令彻查此事,很快就发现问题出在兵工厂。 这件事情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这批武器对八路军在晋察冀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了这些现代化武器的支持,八路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那些手榴弹和短枪,在打击日军的游击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中,这些武器帮助八路军多次成功地伏击了日军的运输队。那些二十响短枪的高射速,让日军在遭遇战中吃尽了苦头。
抗战中,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笑道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