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孙中山的“守灵卫士”,子女为父母守灵也不过三年,而他一守就是半辈子,可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过去曾有20年的时间,他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那么问题来了,他是谁?为什么能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孙中山陵呢?周总理得知他的遭遇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1956年11月12日,这天上午,周总理以及各界代表来到了香山碧云寺。 一行人前来此处干什么呢?原来这天是孙中山先生的诞辰日,香山碧云寺举办了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活动,大家是来参谒孙中山先生衣冠冢的。 周总理的兴致十分高涨,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参观过程中,他还非常有兴致地询问了关于金刚塔上的九龙柏的含意。 工作人员回答说:“这树据说是预兆,树有九个枝,清朝就出了九个皇帝。” 周总理疑惑地问道:“不是十个皇帝吗?” 工作人员回复道:“是啊,最后一个不是被孙中山推翻了吗?” 短短几句话,把周总理和代表们都说笑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群里,有一位须发花白、身穿黄呢制服的老者,这个人正是孙中山的守灵人谭惠全。 谭惠全与孙中山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1922年6月15日夜,陈炯明趁着夜色发动了叛变,孙中山的居住地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 众所周知,孙中山最后成功逃了出来,但问题是,根据史料记载,他身边只有秘书和参军,都不是武将。 那究竟是谁把孙中山带出来的人呢?此人正是谭惠全。 事后,宋庆龄还亲自给谭惠全佩戴上了“讨贼有功”的勋章。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他的灵柩被安放在了北京香山碧云寺。 与此同时,谭惠全和家里人在碧云寺不远处安了家,忠心耿耿地为孙中山守灵。 谁又能想到,这一守,就是36年之久。 一开始,守灵人包括谭惠全和其他卫士,国民政府专门设置了守灵办事处,定期会向办事处拨款,照顾守灵人的生活。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不久后北京沦陷,国民政府自顾不暇,办事处拨款也陷入了停滞。 谭惠全和其他几位“守护者”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时间一长,其他的“守护者”不堪重负,纷纷离去,最后就只剩下了谭惠全一家人。 那么,没有拨款的那20年里,谭惠全是怎么过来的呢?周总理得知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没有国民政府拨款的日子,谭惠全一家人过得有多苦,听听他的儿子怎么说: “1938年,在全家人穷得揭不开锅盖时,我却出生了。那时父亲已经六十有余。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哥哥出去买回来点玉米面,煮成一锅稀汤粥,全家人分着吃;父亲则在山上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种些玉米、蔬菜充饥。只有院子里那眼甘洌清澈、源源不断的清泉我们可以尽情享用。” 实际上,那段困难日子里,谭惠全完全可以选择离开,到别处去生活,但他并没有,理由也只有一个,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走了,就没人来守灵了。” 1956年11月12日,在香山碧云寺,周总理见到谭惠全后,便问了一句:“你当时是不是还有恩饷?” 谭惠全回复了三个字:“有恩饷。” 事实上他并没有,谭惠全这样说是为了不让总理担心。 可周总理看透了谭惠全的心思,追问下,谭惠全也终于说出了实情。 周总理又问:“那么每次发多少?” 谭惠全实话回复说:“六十块现大洋。” 周总理听后陷入了沉思,当即表示,国民政府办不到的事,人民政府要补上。 就这样,身为园林局职工的谭惠全每个月可以领到60元人民币的工资外,还多了每月60元的补助,一家人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每个月多发的这60元钱,不单单是周总理的心意,也是国家对谭惠全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的报答,更是中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敬重和怀念!
他被誉为孙中山的“守灵卫士”,子女为父母守灵也不过三年,而他一守就是半辈子,可让
趣叭叭
2025-01-15 17:17: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