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四渡赤水的指挥中,胆子到底有多大? 1935年的遵义会议过后,毛主席接

熹然说历史 2025-01-14 21:20:29

毛主席在四渡赤水的指挥中,胆子到底有多大? 1935年的遵义会议过后,毛主席接过了红军的指挥权。那时候,红军正陷入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重重包围,真是进退维谷啊。蒋介石下了死命令,要把毛主席和红军彻底消灭。 为啥红军会落到这步田地呢?这还得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说起。他们不听毛主席的意见,非要红军从湘西退到贵州,结果把红军带进了敌人的包围圈。红军被逼着在湘江拼死一战,伤亡惨重,从8万多人锐减到3万。 党中央痛定思痛,总算在遵义会议上拨乱反正,把军事指挥权还给了毛主席。毛主席一上任就雄心勃勃,提出了西渡赤水、北上川陕的大计划。红军将士本来都精疲力尽了,听说还要继续西行,不免有些泄气。 但毛主席以战略家的眼光审视全局,他看出国民党各路军阀各怀心思,表面服从蒋介石,暗地里都不愿出力。而川滇黔湘边境地区山高路远,地形险恶,正是红军转危为安的好去处。虽然危难重重,但毛主席决心带领大家杀出一条血路。 毛主席果然有远见卓识,他一眼看穿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弱点。老蒋虽然给各路军阀下达了围剿红军的死命令,但谁也不想白白送死。川军主要是防着红军入川,滇军则盯着红军别进云南,湘军专注堵住红军回湘西,桂军则严防红军南下两广。 面对敌人的部署,毛主席决定采取多线出击、声东击西的策略。他指挥朱德、刘伯承率红一方面军在前面佯攻,自己则率红三军团紧随其后,一路向西北推进。红军几次兵分几路,忽而东进似乎要回湘西,忽而西进又像要入川,敌人被彻底迷惑了,不知道红军的真实意图。 红军一路跋山涉水,四渡赤水,机动灵活,让号称"剿匪军事专家"的蒋介石也叫苦不迭。连红军内部一开始也有人表示怀疑,周恩来等元老级将领对毛主席多次渡河的决策有些不理解。大家都觉得三番两次渡河,搞得大伙儿疲惫不堪,到底是要走哪啊? 但是毛主席心中有定见,他耐心地给大家分析利弊,讲明这么做的原因。他指出,我们现在就像草原上的一匹孤狼,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转移。今天渡过赤水,明天说不定又要回头,这虽然辛苦,但对甩开敌人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能一步步把红军带出险境。 久经考验的红军指战员最终被毛主席的诚恳所打动,将疑虑全部抛到了脑后,一心一意听从毛主席的指挥。正是有了全军将士的信任和支持,毛主席才敢于在绝境中力排众议,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和魄力,带领大家杀出一条血路来。事实证明,毛主席超人的胆识和谋略,是红军转败为胜的关键。 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仅有三万人的红军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面对四面八方围追堵截的数十万国民党军,毛主席临危不乱,带领红军四渡赤水,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这其中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时刻啊,毛主席却总能化险为夷。 你看,当红军被敌人逼到绝境时,毛主席灵机一动,命令红军佯装要渡金沙江。敌人果然上当,屁颠屁颠地调兵遣将去堵渡口。谁知红军故意放出风声,却趁敌人调动时悄悄溜走,等敌人反应过来,红军已经渡过乌江了。国民党军队气得跳脚,毛主席却哈哈大笑,他早就料到敌人会这样。 还有一次,敌人几路大军合围红军于赤水河边,眼看就要不得翻身了。关键时刻,毛主席来了一招调虎离山,派一支小分队出击佯攻,吸引敌人主力去围剿,自己则趁机率主力渡过赤水河,直扑敌人后方的贵阳。敌军大吃一惊,慌忙调兵回防,红军却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 区区三万红军将士,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四渡赤水,甩开了四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这一战,毛主席的军事指挥艺术可谓登峰造极,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显示出一个伟大军事家的风范。 毛主席在四渡赤水中表现出的胆识和才略,令敌人为之心惊,令将士为之折服。红军在最危急的时候,毛主席敢于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判断,带领大家走出绝境。这种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不仅彻底奠定了毛主席在红军中的领袖地位,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永远值得后人纪念和学习。

0 阅读:5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