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1年,李世民斩杀了仇敌单雄信,安排徐茂公:将单家后代斩草除根,一个不留!徐茂公见到单雄信的发妻后,却动了私心,谁料,竟给250年后的大唐埋下祸根。 隋末天下大乱,瓦岗军的声势如日中天。这支由翟让创建的起义军中,单雄信以其勇猛善战而闻名,在众多将领中有"二哥"的称号。 后来瓦岗军分崩离析,单雄信等人归附了王世充。在洛阳的统治下,他们继续与各路诸侯征战,其中就包括新兴的唐朝势力。 公元621年,李世民率军兵临洛阳城下。王世充已无力抵抗,最终选择投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得到宽恕。 李世民下令将王世充部下的重要将领全部处死,其中就包括单雄信。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瓦岗名将即将命丧洛水之滨。 在刑场上,徐茂公突然跪下为单雄信求情。作为昔日的战友,他试图为单雄信求得一条生路,并向李世民保证可以让单雄信为唐朝效力。 然而李世民提起了往事,说单雄信曾在榆窠园追杀过自己。虽然徐茂公知道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不敢多言。 李世民坚持要处死单雄信,徐茂公只好以语言相劝。他说若杀单雄信,将会后患无穷,请李世民三思。 这番话不仅没有打动李世民,反而激怒了他。在临刑前的最后时刻,徐茂公割下自己的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以示两人生死之交的情谊。 刽子手手起刀落,单雄信的头颅滚入洛水。当夜,徐茂公带人悄悄打捞出单雄信的头颅,将其交给单雄信的家人。 在单雄信被斩首后,李世民指派徐茂公负责监视单家后人的动向。这个任务看似是对徐茂公的信任,实则是一种变相的考验。 徐茂公表面上接受了这个任务,实际上却暗中庇护单雄信的家人。他经常以各种名义为单家提供帮助,确保他们不至于陷入困境。 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曾私下寻求徐茂公的建议。面对这个足以改变整个王朝命运的重大事件,徐茂公却表示无计可献。 这种回避态度在唐太宗统治时期一直持续。即便是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徐茂公始终保持着一种疏离的姿态。 在唐太宗晚年废黜太子李承乾后,又一次征询徐茂公关于选择新太子的意见。面对这个关系王朝继承的重大问题,徐茂公依然选择了含糊其辞。 到了唐高宗时期,当朝廷就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一事召开会议时,徐茂公两次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参加。李治亲自登门询问时,他只说了一句"此乃陛下家事"就轻易揭过。 这种表面上的明哲保身,实际上暗含着对李唐王朝的消极抵抗。徐茂公虽然身在朝堂,但始终未曾真心效力。 他的这种态度也影响了后人。公元669年,徐茂公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但他留下的影响却远未结束。 十五年后,徐茂公的孙子李敬业公然举兵反对武则天。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这次反叛让武则天极为震怒。 武则天下令诛杀李敬业全族,甚至将已故的徐茂公开棺焚尸。这个举动不仅显示了她的愤怒,也暴露了李唐王室对徐茂公家族的深深忌惮。 徐茂公一生都在权力的漩涡中小心周旋,表面上是个圆滑的官员,实际上却在暗中布局。他不仅保护了单雄信的后人,还在自己的家族中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在李唐统治的末期,黄巢起义爆发,而单雄信的后人终于等到了他们的复仇时机。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四兄弟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军,他们很快就因为出色的战斗力成为了军中的核心力量。 这四位单氏后人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被称为"黄军四杰"。他们在每次战斗中都高喊着为单雄信报仇的口号,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当起义军攻打洛阳时,起义军首领王仙芝提出接受朝廷招安的建议。单氏四兄弟当即表示反对,他们坚持要继续战斗直到推翻李唐统治。 最终黄巢也支持了单氏四兄弟的主张,拒绝了朝廷的招安。王仙芝则带着部分军队离开,不久后被唐军击败身亡。 在单氏四兄弟的协助下,黄巢起义军的战斗力达到了顶峰。他们一路攻城掠地,最终攻下了唐朝的都城长安。 唐僖宗李儇被迫逃往四川,这是自安史之乱以来唐朝遭受的最严重打击。单氏后人终于在250年后站在了洛阳城头,完成了他们祖辈的心愿。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补给线过长,加上唐朝调集全国兵力反扑,黄巢起义军开始节节败退。最终他们被迫退回山东地区。 在数十万唐军的包围下,单氏四兄弟选择了与起义军共存亡。他们在最后时刻高呼着为先祖报仇的口号,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虽然黄巢起义最终失败,但这场持续多年的战争彻底摧毁了唐朝的统治根基。唐朝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仅仅二十多年后,朱温终结了李唐王朝的统治。至此,当年徐茂公在洛水边的预言终于应验,一个庞大的帝国就此覆灭。 单雄信之死看似只是唐朝崛起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这个历史悲剧却在250年后得到了最终的清算。这场延续了数代人的复仇,最终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
公元621年,李世民斩杀了仇敌单雄信,安排徐茂公:将单家后代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甜蜜游记
2025-01-14 18:50: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