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华为智驾负责人转投地平线后首次露面:智驾行业不应活在营销里|远光灯原创傲敦

姬锋 2025-01-14 08:25:12

前华为智驾负责人转投地平线后首次露面:智驾行业不应活在营销里|远光灯

原创 傲敦 腾讯汽车

2025年01月13日

腾讯汽车《远光灯》

特约作者 | 傲敦

编辑|杨布丁

从公众视野“消失”两年多后,1月13日晚,前华为智驾负责人苏箐首次以地平线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身份露面。当晚,苏箐在地平线智驾科技畅想日上发言称,一个复杂的智能驾驶系统没有银子弹,也没有一招制敌的方法,“明天有一个聪明人搞个东西把它搞定了,没有这种事情”。

“坦率地说,如果抛开跟人类的比较,今天你一定要让我找个对标对象,我还是会选择特斯拉FSD。”苏箐称,在试驾过特斯拉FSD之后,能看到特斯拉在技术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甚至在某些地方有断代式的领先。

苏箐称,今年地平线Super 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要做到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用一段式的端到端把类人做上去,第二是把车辆紧急接管安全性至少要提升100倍,这两件事情达到以后,能够做到跟市场上所有产品都与众不同的一个产品。

“我们应该去解决一些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天天活在营销里面,坦白地讲,中国(智能驾驶行业)这几年的氛围是我不太喜欢的。”苏箐认为,智驾行业应该做一点正确的产品,解决一些正确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苏箐曾在华为领导开发了华为达芬奇AI芯片架构,后担任华为终端公司首席架构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一职,负责华为自动驾驶系统方案。2022年1月,苏箐正式从华为离职,同年10月加入地平线,负责智驾项目。

以下是苏箐发言实录节选:

坦率地讲,凯哥(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是很乐观的,我做自动驾驶到现在已经快抑郁了,实话实说,因为自动驾驶真的非常难。其实我有很多朋友已经改行了,很多优秀的同学都改行了,去做具身智能机器人,后来也有不少人问我要不要去做这个,我想咱们连一个自动驾驶都搞不定,有什么资格去做机器人呢?

自动驾驶应该是第一个在物理世界跟人交互的一个机器人,它是在一个半规则和半非规则的场景里面的一个东西,如果连这种东西都搞不定的话,我们去做一个完全是非结构化的机器人,这个是不可能的,实话实说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看看自动驾驶本身它的competitor(竞争对手),或者说它的比较对象是什么,大家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比较麻烦,为什么呢?自动驾驶它的比较对象不是你的竞争对手,绝对不是国内的蔚小理、华为,甚至是特斯拉,自动驾驶本质的比较对象是人类本身,它的价值是一个拐点式的价值,就是当自动驾驶比不过人的时候,简单点说它就是高科技的玩具。它有一天比人好的时候,它的价值立刻就会跳上去,它是一个两段式的价值。

我觉得很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真正达到了我刚才说的这个拐点,还没到,我们只是能看到这个希望。

十多年了,每天看到这么多的问题,全世界最聪明的人,花了这么多钱干这件(智驾)事情,它没过拐点,我有时候就会很绝望。但是,绝望归绝望,干了这么多年,还是能看到希望。因为整个技术演进了五到六代的内核技术以后,你会发现整个的系统,确实能看到曙光在前面了,确实能看到了。整个这套数据驱动范式起来以后,能看到这点,这是我们能看到的一个东西。

地平线的优势和理念也很简单,我们并不打算跟任何人比较。坦率地说,我已经干了这么多年,我对每年出现的这种新的概念、时髦的词已经完全没有感觉了,说实话。

因为我看到像这种复杂的系统,这里面没有一个银子弹,它也没有什么一招制敌的方法,明天有一个聪明人搞个东西把它搞定了,没有这种事情。

做好复杂系统的方法,就是你要有一个很strong(强大)的工程团队,非常非常solid(可靠)地把系统底座做得非常非常solid。坦率地说,你要比别人有更多的经验,你要比别人愿意吃更多的苦,你要有持之以恒、每天面对这么多问题还不崩溃,一年又一年的这种运作。同时你还要保证,在新的技术出现的时候,因为新领域是这样的,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你要快速地把它吸收进来,而且你要知道它的边界是什么。

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新的方法起来以后,第一天你会觉得它很美好,它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第二天,你会对它怀疑;第三天,你会发现它的边界其实就在那边,每一个新的方法都有这么一个过程。

所以,正确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就是在一个比较solid的底座上面不断地把新的方法集成进去,然后使用起来,然后不断地往前去滚动。我觉得这是做大工程的一个经验之谈。我们现在也在做这方面的实践。

坦率地说,如果抛开跟人类的比较,今天你一定要让我找个对标对象,我还是会选择特斯拉FSD。因为我确确实实觉得,他们整个团队的素质和创新精神是值得让人敬佩的。我自己去试过以后,坦率地说,我能看到他们在技术方面是有很多独到之处的,甚至在某些地方是有断代式的领先的,这个不妨承认,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自己从中也能学到一些很多新的思想、思路。至少他们证明了一些东西是work(有效)的,那么我们就要去做。

但是反过来说,中国的自动驾驶和美国地方有些地方是不一样的。第一,坦白讲,中国在目前的状态下,不可能获得特斯拉那样的算力,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第二,坦率地说,中国的基建随意性比美国大太多了,它有很多东西是common sense(常识)搞不定的东西,这是美国没有的;第三,中国的外卖、大家开车不守规矩的行为在美国也是没有的,这个导致大量博弈的问题需要去处理。这个我们看到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这恰恰是现在的数据驱动不太能有效地解决的。所以,我们自己选择的是一条比较务实的道路,系统的内核完全是一段式的端到端的数据驱动,但是我们在一些数据比较稀疏,短期内用更大的数据量也很难收敛的时候,我们也会用一些有经验的工程师做一些规则的东西,是一种双并行的系统。我们目前实践下来,这是最有效的。

坦白地讲,当然在做市场宣传的时候,你可以讲得天花乱坠,说你是端到端、数据驱动,这个那个的各种新词。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很简单,他上车以后五分钟能不能感觉这个东西完全是与众不同的,他可以信赖的,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这样的产品才能去卖。

我到现在为止,我最信仰的做产品的人还是史蒂夫·乔布斯,我觉得iPhone它所有做的东西,它所有的细节都到位了,它没有什么漏洞,这个是目前这一代产品人里面我没有看到有谁达到它的高度的,我希望地平线的产品能以这种标准去做我们自己的产品,去解决真正的问题。

其实你要看自动驾驶,从驾驶来讲,我们简单看是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它是个高科技的玩具,以前也一直是。然后它慢慢地变成一个什么价值,它在高速上面是好用的,城市里面是不太好用的,目前是这么个状态。它的价值是起码很多时候你不用看导航那么累了,你只需要去让它自己认路开车,你去监督它就可以了,这个价值还是挺不错的,能省不少事。

但是,这个价值不够,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太一样,美国人上班、下班到公司几乎都是走高速。中国的情况不是的,中国人(上下班)一年上不了几次高速,中国城市的问题是个非常非常critical (严重)的问题。

其实本质的问题是,这么一个系统,到底是系统依赖人,还是人依赖系统?就是谁给谁兜底的问题。你要真的想要这个系统真的有价值,你每天加班加到很累的时候,你觉得开车自己感觉不太安全的时候,我经常有这种状态,因为我加班加得比较多,这个时候你能把系统激活,让它帮你去开,你能放这个心。这个是这个系统真正有价值的,它就超越了一个玩具的价值。这个是我们自己(地平线)在今年要做到的目标。

一个是用一段式的端到端把类人做上去,不好意思,我用了端到端这个这么俗的词。因为类人性的目的不是为了类人,其实人开车的时候,很多时候是预防性驾驶。今天如果我们看到一个车,你还算很开心地看到,(遇到障碍物时)你说它绕不绕?它绕了;它该不该刹了?它刹了。如果是这样,其实这个系统行为已经做得不太对了。如果你完全没有感觉,这个车在人的预判之前已经把动作做完了,这个系统才是对的,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第二个就是把车的紧急接管安全性至少要提升100倍。这件事情非常难,但是我们正在往这方面做些努力,也有了一些新的方法论的线索。

这两件事情达到以后,我相信我们应该是一个跟市场上所有的产品与众不同的一个产品。坦率地说,我觉得这么多人辛苦了这么多年,再做一个跟大家一样的东西,这不是我们这代人该做的事情吧?我们应该去解决一些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天天活在营销里面,坦白地讲,中国(智能驾驶行业)这几年的氛围是我不太喜欢的。我觉得,应该做一点正确的产品,解决一些正确的问题。

0 阅读:63

评论列表

不偷菜了

不偷菜了

3
2025-01-14 09:02

连地面坑包都不能识别,智驾的路还很长

不偷菜了 回复 雷总小迷弟 01-14 21:27
人驾从汽车开始出现那天就解决了。我常教我小孩,别踩坑,绕石头走。

雷总小迷弟 回复 01-14 18:02
这个问题人驾好像也处理不了

姬锋

姬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