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童”现象真的是这个社会的报应!现在不是很多宝妈会在社交平台上说...

花红情感 2025-01-13 11:34:12
“厌童”现象真的是这个社会的报应! 现在不是很多宝妈会在社交平台上说:“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厌童,完全忍受不了小孩跑动打闹发出声音…” 从心理学上来讲,其实我们审核孩子的标准,是曾经我们作为孩子的时候外界审核我们的标准。 这个时候又不得不提到一个心理学名词“内化”,我经常提到这个词,互联网很多女生骂女生,婆媳问题里婆婆为难媳妇,直男骂gay…包括现在年轻人的“厌童”,都是源于这个词。 心理学上的“内化”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 “把外界的评价我们的体系,变成自己我们自己内部评价自己乃至评价外界的自我体系。” 比如,当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或老师会告诉我们一些规则或价值观,比如“要对人有礼貌”、“努力学习才会有好结果”。 一开始,这些只是别人告诉你的东西。但如果你慢慢接受了这些观念,这些观念就会变成自己内在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开始认为“不礼貌是不对的”、“努力学习才是应该的”… 这就是一种“内化”。 那为什么我们这一代“厌童”会这么严重呢! 再往前推,独生子女时代之前,每家每户都是多生散养,父母对孩子根本没有太大的期望,能活着长大就不错了,孩子小时候可以随便吵随便闹随便调皮,这一代人长大了之后对外面的孩子吵闹调皮包容度很高,他们对孩子严苛的是另一套标准,比如这个孩子孝不孝顺、有没有出息、是不是同性恋… 但是独生子女时代,提倡优生优育,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学区房价格暴涨,流行“鸡娃”的。 80、90这一代独生子女,接受了更多作为孩子的压力和标准,上了最多的补习班,背着最重的书包,过着最少的假期,上着最早的早自习和最晚的晚自习…也是接受最多体罚的一代。 现在的父母真的已经很少体罚孩子了。 我们从小最常听到父母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 是“乖”、是“听话”、是“努力”… 我们小时候在公共场合吵闹最容易遭遇什么,父母的一个巴掌。 如果过去自己在公共场所里吵闹挨过父母的巴掌,现在就很难接受有孩子在公共场所里吵闹。 女生从小接受过“女生标准”的教育,所以现在会批评那些不满足自己接受的“女生标准”的女生; 婆婆以前当媳妇的时候,接受过“媳妇标准”的教育 直男很多小时候接受过来自父亲的“阳刚标准”的教育,所以看不起那些不满足自己接受的“阳刚标准”的男人… 我们也以我们小时候接受过的“儿童标准”,去审视现在遇到的每一个孩子。 这就是这个世界生生不息的报应。

0 阅读:83
花红情感

花红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