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醉酒的戴笠偷偷前往女明星胡蝶的住所,在外面转悠了几圈,抽了支烟便趁机进入她的房间。在他面对胡蝶时,反倒有些不安,对于这场交易,胡蝶本就不情愿,事后胡蝶悲愤地表示:“戴笠,身体我已经给了你,但我的心永远不属于你”,听到这话的戴笠没有丝毫想要罢休的意思,而是更加肆无忌惮。 日本军队占领香港后,胡蝶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在这动荡的时刻,她决心不再四处躲藏,选择留在香港面对困境。然而,命运却与她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日本当局找上门来,邀请她赴东京拍摄一部名为《胡蝶游东京》的宣传片,旨在通过她的影响力传播“中日友好”的理念。这一提议令胡蝶感到深深的不安,她意识到若继续滞留香港,可能会陷入更为危险的境地。为了躲避日本的监视,她决定绕道回到内地。 胡蝶与丈夫潘有声一同准备离港时,他们将多年来积累的贵重财物打包成30只箱子,由当时负责接送秘密任务的杨惠敏女士代为运送回国。事与愿违,胡蝶夫妇一路南下,直到抵达广东的韶关,才得知这些箱子在东江遭到土匪抢劫。 这个消息让胡蝶心情沉重,然而,戴笠对此却暗自窃喜,他认为这起案件的发生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拉近与胡蝶的关系。在面对胡蝶的失望与痛苦时,戴笠表现出极大的关切。 他承诺将尽全力破案,甚至扬言要让凶手受到应有的惩罚。为了取得胡蝶的信任,戴笠指示严厉拷打杨惠敏和她的情夫,逼问出劫匪的下落。尽管经过多方调查,仍然无法找到任何实质性线索,劫案依然无从破获。眼看案件陷入僵局,戴笠转而动用另一种手段。 他根据胡蝶列出的失物清单,派人去国外购置了类似的珠宝与衣物。虽然这些新物品并非原物,但它们的款式更为时尚、价值更高。戴笠心中盘算,若能让胡蝶看到这些替代品,或许她会感到安慰并对自己心生感激。 当胡蝶看到所谓“追回”的物品时,虽然觉察到其中有些许不同,但这些更为精美的珠宝与衣物让她没有多加怀疑。她向戴笠表达了无尽的感谢,而戴笠也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与胡蝶的关系。 1943年,戴笠与胡蝶同居于中美合作所的杨家山公馆。这个公馆虽然豪华,但胡蝶对这里并不满意。屋前和屋后都是山,周围景色单调,连一个供散步的小花园也没有。 胡蝶曾抱怨过这个环境,戴笠听后立刻决定为她改变。他下令在公馆前建造一座大花园,要求工人们一个月内完成。 为了使花园更具特色,戴笠亲自设计了布局,选择了在斜坡上用石块镶成“喜”和“寿”两个字,并在石缝中栽上各种奇花异草。光是花卉和树木的花费就超过了一万法币。尽管如此,胡蝶依旧不喜这里,她内心的孤独与不满并未因花园的出现而有所改变。 胡蝶之所以和戴笠同居,更多是出于无奈,而非情感的依附。戴笠为了彻底控制她,曾在暗地里做了一些事情。他送给潘有声一张特殊的通行证,使其能够在滇缅公路上自由运输物资,这样潘有声常常外出,戴笠便趁机插足。 胡蝶始终心中惦记着潘有声,而戴笠则通过权势和手段不断地接近她。为了让胡蝶感到更舒适,戴笠决定为她建造一处更加豪华的住所,选址在附近的神仙洞畔。 新公馆的设计更加精致,确保胡蝶可以免于再度爬坡。他还下令修建平坦的马路,一直延伸到房门口。为了快速完成工程,戴笠的部下沈醉不惜采取暴力手段,强迫工人们通宵赶工。 在过度疲劳和工作压力下,工人们的安全状况严重堪忧,最终三名石匠在施工中被砸死,更多的工匠则因事故重伤或轻伤,工地上始终充斥着事故的阴影。 与此同时,潘有声得知胡蝶已被戴笠占据,心中愤怒至极,直接前往军统局本部寻求解决办法。但多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他无法找到胡蝶的住所。 某日,潘有声在皇后饭店中发泄怒气时,戴笠的秘书王汉光找到了他,并明确告知潘有声,胡蝶不可能再回到他身边,建议他另寻他法。潘有声知道自己无法与戴笠抗衡,只得黯然离开,返回上海。 抗日战争胜利后,戴笠计划与胡蝶结婚。他让胡蝶前往上海办理离婚手续,潘有声最终屈服于戴笠的压力,同意与胡蝶解除婚姻。 离婚时,胡蝶泪眼婆娑地对潘有声说:“戴笠能占有我的身体,却永远无法占有我的心。我的心,永远属于你。”然而,就在这时,命运发生了转折。 戴笠因飞机失事在南京近郊身亡,原本计划与胡蝶结婚的梦想破灭。戴笠的死让胡蝶与潘有声得以重聚。二人没有公开露面,而是悄然离开上海,前往香港。 参考资料:朱剑著. 《人生不负笑美人 胡蝶》 2015
抗战中,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笑道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