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我们日常见

袁连法爱文学 2025-01-12 13:19:07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我们日常见到的都是相,它们会呈现很多的面向和属性,所以容易各执一端,比如善恶、福罪、损益等等,再进一步则如盲人摸象,一方面以己是而人非,另一方面则是把本体都忘记了。熏习既久,尘垢因陈,不知何时起又不知何时终,就成了无始无明。当然,既然外相变幻无常,那么总得有个“什么”来承受和呈现这些面向,由此而推论出那个不动的“什么”,即目性自体(现象学指人的在世)。性字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博大精深,甚至于比道字还难说明白。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第四章)又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第十六章)道家讲静,佛儒都讲寂。故曰:“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易传•系辞上》)

0 阅读:0
袁连法爱文学

袁连法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