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94岁浙江老兵一直不忘初心,几十年坚持缴纳党费,身上留下多个战争时期的疤

有范又有料啊 2025-01-09 18:02:37

抗美援朝94岁浙江老兵一直不忘初心,几十年坚持缴纳党费,身上留下多个战争时期的疤痕,这都是历史的见证,而他的临终遗愿更是被家人极力反对,但是老兵却不顾家人的反对表示:“你们别拦我!” 2023年3月14日,刘玉玺在浙江长兴县人民医院平安离世,享年94岁。这位经历了战争、和平与建设的老兵,带着自己最后的愿望离开了世界——将遗体捐献给国家,用于医学研究。 这一愿望他早在1998年就决定,并在2004年正式签署了遗体捐献文件。这一切对于他而言,是生命的延续,是他一生信仰的最终体现。 刘玉玺的家人最初并不支持这个决定,认为这过于决绝,也希望能够有传统的仪式来送别他。但刘玉玺坚决表示:“你们别拦我!” 他用坚定的语气说,生命的最后也要为国家做点贡献,这种精神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家人和亲友们见证了这一感人的场景:老人一生中无数的牺牲和奉献,如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继续延续。 刘玉玺的身上,至今还留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多处疤痕。这些疤痕不仅是身体上的伤痛,更是历史的见证。他曾多次回忆起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提到当时自己作为志愿军的一员,跨过鸭绿江,踏入战场时心中的激动和决心。 随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战场的残酷让他深刻认识到,真正的英雄,是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人。 1951年3月,刘玉玺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往朝鲜战场。那时他刚满21岁,怀着满腔热血,走上了保家卫国的道路。在抗美援朝的多场战役中,他亲历了枪林弹雨,甚至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回忆这些经历时,他总是泪流满面,无法自抑。他曾经这样说过:“我还活着回来,我是幸运的。真正的英雄都走了,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根本算不上什么英雄。” 战场上,他见证了太多同胞的牺牲,听着身边战友的呼喊,他自己却幸存了下来。那些硝烟中的身影,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烙印。而这份烙印,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没有淡去,反而愈加深刻。 这些年,刘玉玺一直保持着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精神,常常在思念牺牲的战友时泣不成声。 刘玉玺的故事开始于1945年,那一年他年仅15岁,便已经开始投身革命。他的早年生活并不顺遂,出生于河南清丰的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却从小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强烈的爱国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来又在1951年响应号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 战争结束后,1958年刘玉玺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先后在电信系统工作8年,在广播站工作24年。他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本色,踏实勤奋,默默奉献,成为了同事和朋友们眼中的榜样。 他曾表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他的使命始终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即使离开战场,他仍然在心中坚守着那一份爱国情怀,并且在工作中继续传播党的声音,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刘玉玺的同事们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在他担任长兴广播站站长期间,他展现出了一名老党员的无私与奉献。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广播工作者,更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 几十年来,他每年都坚持亲自到单位缴纳党费,哪怕是到了晚年,行动不便的他依然不肯放弃这一习惯。他曾经说:“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一定自己来交党费。” 这一份坚持,体现了他对党的忠诚,也让无数年轻党员深受感动。 晚年,刘玉玺的身体逐渐衰弱,但他的精神依旧矍铄。他曾多次提到,自己希望将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这是他在1998年萌生的想法。 2004年,他在儿子的陪同下,正式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对于家人的反对,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他认为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这是他一生的信仰所在。 他的儿子刘晓凌回忆道,父亲的这一决定并没有让他感到意外,毕竟,父亲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捐献遗体不过是他信仰的延续。 尽管如此,这个决定还是引发了家人的担忧和不舍。他的家人希望能够按照传统习俗为他办一场体面的告别仪式,但刘玉玺却表示:“我不需要那些形式上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为国家做贡献。” 这场争执最终以刘玉玺的意愿为主,他的遗体在2023年3月14日按照他的遗愿,被运往南京,用于医学研究。

0 阅读:10
有范又有料啊

有范又有料啊

有范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