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杨虎城的孙子杨翰远赴夏威夷探望99岁的张学良。可是,当他激动地和张学

有范又有料啊 2025-01-11 16:52:32

1999年,杨虎城的孙子杨翰远赴夏威夷探望99岁的张学良。可是,当他激动地和张学良握手的时候,张学良的回应很冷淡,只说了这样4个字。

在张学良重获自由的第9年,杨虎城的孙子杨涵远赴夏威夷探望张学良,原本他以为对方见到他后,会是一番激动难言,悲欣交集的情形,然而事实让人有些意外。

在1936年,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促进统一战线的建立,红军将领曾专门致电蒋介石以及国民革命军西北的各将领,提出“民族危机已经到了最后一刹那了,内战还是抗战非常关键。操诸在先生手里。”

然后不久,红军跟东北军十七路军三方面在抗日的基础上实现了联合,蒋介石深感不安。立刻乘飞机赶到了西安。

他调集部队开赴潼关,卫立煌等主要将领也陆续来到西安,“阴云”笼罩了西北。蒋介石让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让中央军在后面接应督促。

要是张学良不服从的话,自己就得将东北军调到福建,十七路军调到安徽,而后由中央局完成剿共问题。

在此前,蒋介石还颁发了对红军的总攻击令,结果我军在11月21日的时候直接歼灭了胡宗南的78师,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展示了我军强大的实力。

在所以在彼时的情况下,张学良是不愿意跟红军再开争端,互相削弱的。更不愿意离开自己离开西北,被蒋介石改编或吞并。

张学良最终选择“兵谏”,或许主要一部分原因是他的东北三省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让他急于抗日,一份原因也是曾经父亲被炸死一事,让他对日军有一定程度上的仇恨,急于报仇,另一部分原因出于东北军考虑,不愿被蒋介石改编。第四部原因是才是为了民族大义,国家大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而杨虎城在彼时一定程度上受到共产党思想影响的爱国战士,是对民族有功之臣,也是倾向于抗日的,所以在彼时的情形下,张学良,杨虎同一立场上,实现了联合。

12月8日夜,张学良跟杨虎城密谈,说此时除了兵发动兵舰外,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不如索性扣留蒋介石,逼迫他答应抗日。

结果在第二天,正好是129运动一周年的纪念日,西安1万多学生请愿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还从西安步行至临潼,向蒋介石请愿,让蒋介石也答应抗日。

蒋介石时听到此消息后,却亲自打电话让张学良制止。面对厉声指责他的学生们,张学良也是悲痛沉思,表示自己已保证一定抗日,将“用一星期内用事实回答学生们的要求。”

所以在1936年12月12日,他跟张杨虎城按照商定的计划,让东北军的一部分包围了蒋住处,解除了蒋介石的武装,而后直接将蒋介石扭送到了西安新城大楼。

十七军也同时行动,控制了西安城,逮捕了陈诚,卫立煌等10多位军政要员。

同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出通电,表示事变的动机完全是为了抗日救国。

彼时此事一出,各方震惊,尤其是日本,日本对此事变特别的关切,而且极力挑拨南京和西安的关系,期盼中国发生大规模内战,以便自己趁火打劫。

还挑唆南京政府,反对他们对张学良,杨虎城妥协。支持在“德国养命”的汪精卫回国组织亲日的政府。

有着庞大野心,试图代替蒋介石的何应钦,得知蒋介石被求,恨不得拍手叫好,立主讨伐,生怕张学良,杨虎城不撕票。

何应钦担任讨逆军总司令后,当即调派大批部队开赴潼关。宋子文,宋美龄,孔祥熙等却反对,坚决要求营救蒋介石,和平的解决西安事变。

此时冯玉祥也给张学良打去了一通电话,让他赶紧放蒋介石回南京。

宋美龄在此时,也跟曾经一度关系险些走向决裂的姐姐,宋庆龄和解,忙慌向宋庆龄询问共产党方面对蒋介石的态度。

在得到共产党主张释放蒋介石的情报后,宋美龄才松了一口气,跟宋子文前往西安。

12月24日,宋美龄宋子文来到西安,跟张学良,杨虎城正式谈判,周总理也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三组人围绕此事达成了六项协议。

蒋介石也同意了这六项协议,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在12月25日,蒋介石由张学良陪同经洛阳飞回了南京,可刚一到南京,蒋介石就直接扣留了张学良,也对杨虎城下手。

最后张学良被软禁,杨虎城一家则被关入了集中营。在1945年,我党曾几次要求蒋介石释放杨虎城,释放这一位民族有功之臣,却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直到1949年,蒋被迫下台,退居幕后,李宗仁担任代总统后,才签署释放杨虎城和其他共产党员的命令。

可虽然李宗仁是明面上的代总统,但蒋介石依然在幕后掌控着大权,所以在蒋介石下了一道密令后,杨虎城还是被杀害了。

张学良也一直被囚禁到1990年才被释放,杨虎城之孙杨翰特意赴夏威夷探望他,原本杨翰曾以为会是一场欣喜交加,悲欣交集的界面,然而张学良的反应则略显冷淡,淡淡的说了4个字,“你好,你好。”之后没有再说话。

张学良的态度为何如此冷淡呢?或许跟他的年龄有关,彼时他已经99岁高龄,距他去世仅有两年,或许觉得自己再见故友之孙,会图加伤感,于事无补,才会面露冷淡。

0 阅读:89
有范又有料啊

有范又有料啊

有范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