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如果把人体看作是一个火炉,那么身体的外表(卫)就火炉的“壳”,这个壳是寒凉的,负责“收”,人就凉爽;而火炉的中心(营)是一团火,作用“散”,加之上行的厥阴风力相助,人便温热。也就是说,人体是一个“外凉里热”的复合结构,其温度特征如同一年四季,从表到里依次是太阳、阳明、少阴、厥阴,对应四季变换依次为冬、秋、夏、春;而从里到表,为厥阴、少阴、阳明和太阳,依次相当于春、夏、秋、冬;人体的这种“构造”,温气不断的往外发而抗寒,凉气不断的往里收而抗热,使得人体保持体表凉爽,体内温暖的状态。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人的智慧,居然创造出“营卫”这样的词汇及中医理论体系,就可以把人体如此复杂的生理机能描述得如此精准。老祖宗类似的创造还有很多,到目前为止,这些系统也无法取代和超越。例如干支纪年法,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互组合形成一个甲子(60年)。有些人认为使用12345……等阿拉伯数字相互组合配对更为简单,比用什么甲乙丙丁……子丑寅卯……方便得多,其实,天道六十年一轮回,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学懂了,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组合方式算得上“最超前”的发明。
“太阳寒水”之气,“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膀胱经应之”。身体的寒和水都是太阳经气所化。处在哪种天地之“气”中,人体相应的“气”也会明显增强,当相应的经络不通时,经气就会郁滞、溢出而生病。
身上有12条经,河是水流行的通道,经则是“气”流行的通路。经络不通时,就像河里边有许多杂草、土堆一样,平常可能并不影响河水的通行。当突然有一天山洪爆发,被堵的洪水就会外溢而淹没村庄和良田。发生这种水漫金山的根本原因,不是水大,而是河道淤堵。生病则是有经络之气淤堵。比方说,太阳的经气最容易郁堵,当它郁堵时,经气便不能循经而行,而溢出寒水之气。再比如血,它在血管流通时,叫“血”;但从血管里边破到皮下时,也是血,但不再有血的活性,不会对人产生营养作用,而变成极其有害的瘀血,称为“邪气”。身体每条经里边的气循经而行时,它们或寒或温,或燥或湿,或火或风,这六种气或相互协同,或相互制约,使人的温度、湿度、酸碱度以及气血等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用现代生理学可以用“稳态”一词来形容。
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经络不通,邪气都可能“漫”经而行,导致人体感受到“风、湿、燥、火、温、寒”等的存在 。例如,太阳经淤堵,太阳寒水之气就可能影响体表的太阳经,即营卫。卫气变强,收引之力就增强,毛细血管持续收缩,营血就减少,导致营伤而卫闭。寒气越重,卫越“收”,身体就越怕冷。身体自我调节时,“营”会从里往上往外发散,其目的是把“卫打”开,局部逐渐充血,体内由温变热,但前期由于表闭表现为怕冷恶寒,后期由于体内的温度逐渐上升,有种不到黄河心不干、不把“卫”打开则死不罢休的态势。如果邪气太强,身体这种自我的调节机制将不起作用,卫闭太过,由营产生的热气出不来,这个热就会郁滞且循经而行。
因为“营”所发的热来源于体内深部的厥阴,厥阴有“风木”之气,它由里向外“发散”的过程中,带着春天(厥阴)的风,夏天(少阳)的火,一起出来。因此,除体痛、怕冷、恶寒、发热外,患者还有咳、痰、喘等肺气上逆的表现。由于抵抗力下降,此时容易诱发微生物感染。不管诺病毒,还是甲流乙流,只要进入人体,就会诱发疾病。无论这些邪气是“闭”了卫气,还是影响了太阴之气,都是一种表闭而营郁的病理状态,即太阳之气郁滞的状态。但是,由于每个人体质和易感性不一样, 感染的病原体可能就不一样,表现各异。张家的小孩可能是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李家的阿姨可能是感染病毒引起的腹泻,王家叔叔可能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咳嗽、反胃和呕吐。但它们的“本”都是一样的,都是“伤寒”,表闭而里的热气出不来。
之所以《伤寒杂病论》以“伤寒”开篇,那是因为太阳(经)在体表,即营卫在体表,外邪进入人体时,先侵犯的是营卫,而寒邪最为常见。营卫就象一个国家的边疆,是身体最外最基本的防御体系,很多病邪将被阻止在“卫”之外。如果“营卫”这道关口被攻破,邪气再一道关口一道关口依次攻克,但有时候关口的屏障功能不强,邪气可能跳过一些关口,而入侵其他经络,中医把上述病变过程称为“传变”。
治疗太阳病伤寒表证时,首先要把“卫”打开,用中药麻黄可以,用发汗解表的中成药或解热镇痛的西药也行。只要能把毛孔打开,营发的热随汗而出,症状自然就减轻了。冬天是太阳寒水之气,在内阳气极度内守,在外卫气严重闭塞,单纯用上述开鬼门的方法往往搞不定,就要“里应外合”,在外用麻黄解表,在内加桂枝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