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知青生活阅历吗? 当年的知青中,有很多愚昧之人,最爱用青春无悔、人生的财富、成才的必由之路、思想得到了升华、大有收获、对国家有极大贡献之类的话来总结自己的知青经历——这其实是一种替人数钱的体现!理由如下: “无悔”之说,认为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对后来的人生道路大有裨益! 所谓的“悔”,是指对自己主动做过的一些事的反思、否定。试问当年下乡的知青们:你们都是自愿要求去的吗?若不是,何“悔”之有? 其实当年的情况是:你不去,会动员你去。你若不经过上山下乡,以后招工根本没你的份。在这种情形下,为将来打算,你別无选择! 另外,这“财富”之说可笑至极: 过去和现在没有这种财富的人多去了,他们是人生的失败者吗? 其实,人若有志,何处不是修炼的道场?何况你身为“知青”的那个年龄段,修炼的道场应该在学校。因为无论为了将来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做事,还是为使自己能够安身立命,学校这个正儿八经的道场,才是你夯实基础的所在。 举凡古今中外,有几人会刻意用大好的时光去做一些所谓的“磨炼”,从而使自己得到升华,获得所谓的财富?即便有,也属圣人之行,哪是普罗大众所能学的。另外,说稍偏一点:那些为正义而被迫在监狱“磨炼”的志士,他们会感谢监狱,认为监狱使他们获得“财富”吗? 所谓的“成才论”,纯属以偏概全: 很多人认为:“知青”这个群体,经过多年的锻炼,不但培养出非常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显得多才多艺,十分能干,从中涌现出非常多的人才,成为了国家的栋梁。 林子大了,出几只凤凰、孔雀有何奇怪的?但“知青”总的“成才率”和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率”,是不能和现在正规院校的毕业生们相比的,不然当年“下岗”的主体人群,为何是曾经的知青们? 虽说“实践出真知”,但这个“实践”,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基础之上的,否则有些实践所得出的“真知”,只会局限于文盲都能干的行当中。 而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能去实践数控机床的操作吗?这岂不是如同让小马去拉大车?更不用说去实践科研项目了。 所以,“下乡是广大青年成才的必由之路”之类的话,纯属矫情溢美之词! 知青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过程中,思想都得到了升华,收获都很大吗? 有人认为,在淳朴、勤劳的贫下中农的影响、带动下,不但养成了勤劳、勤俭、不畏艰苦等优良品质,还学会了许多劳动技能,从而终身受益。 这并非都是虚言,但失之言过其实。 另外,农民的出身好,并不意味着人品就好,素质就高。任何群体,都有各色人等。 所以,知青在下乡的过程中,并非见到、体验到、接受到的都是正能量的东西。一些落后、低俗、负面的东西也很容易腐蚀他们尚未成熟的心智,从而让有些知青过早地学会了偷奸耍滑,弄虚作假。生活的困窘,也会使有些知青放弃了一些做人的原则。 为了能早日得以“回收”,有些人学会了对有点权力的人阿谀奉承;学会了投机钻营;学会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当看到一些同伴下乡时间不长,就靠关系陆陆续续“回收”去上学、当兵、进厂后,使“无能”的,特别是“可教育好的子女”们,更早地看到了世间的不平,从而滋生了一些消极看待社会的情绪。 所以,当年经农村这所“大学”教育出来的知青们,因上的课程复杂多样,最终的成型,还是决定于个人的修为。 知青并非都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很多人认为知青们把大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广阔天地,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非同一般的、巨大的贡献! 事实真如他们认为的那样吗? 我以为,总体上来说,只有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们,才算是对国家有所付出: 北大荒的知青,开垦出广袤无垠的黑土地,将它们变成了有助于解决人民吃饭问题的大粮仓。 云南、海南等地的知青,以垦殖橡胶等热带作物为主,为填补我国一些特殊生产资料上的空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而作为知青群体中人数占绝大多数的下乡知青,应该没有多少人做出了什么值得炫耀的贡献。相反的,则是有很多人连养活自己都成了问题。 不是他们不愿贡献、无能贡献,而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你想,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知青到了农村,又能帮着多打多少粮食?他们的知识,在那生产方式非常落后的地方,能派得上多少用场?何况很多知青,因教育的不完整,其实也是徒有知青的虚名。 即便是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们,若他们能正常地度过求学阶段,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的基础,无疑后来对国家、对社会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有利于对国家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所以,相比文革后能够正常求学,毕业后进入各行各业发挥聪明才智的人们来说,知青这个群体对国家的贡献要逊色得多! 正如著名的知青史专家刘小萌所言:(知青上山下乡)这段历史在人类社会史上都是沉重的,对它的无知,将来会承担代价。” 所以,我们绝不能歌颂这段给一代人带来苦难的历史。它留给后人的,只能是警醒,让我们再也不允许这样的历史重演。
你有知青生活阅历吗? 当年的知青中,有很多愚昧之人,最爱用青春无悔、人生的财富、
乐枫谈情
2025-01-03 06:16:32
0
阅读:12
用户11xxx65
说得对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