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将铁铉凌迟处死后,又下油锅。他就想看看铁铉骨头有多硬,炸成骨头灰,能不能服软,谁成想铁铉骨架刚入锅中,就听“啪”的一声巨响,热油飞溅。 在明朝洪武年间,一位寒门学子从三尺讲堂走进了国子监。这个叫铁铉的年轻人,凭借着过人的才智,终于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铁铉在国子监苦读多年,学习经史子集,最终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朝廷命官。在洪武末年,他开始担任文职,主要负责审理案件,处理政务。 建文元年,朱元璋驾崩,其孙朱允炆继位。新皇帝登基后,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下,开始推行削藩政策。 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燕王朱棣的不满,他认为自己的藩地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决定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变。 1399年,朱棣率军从北平南下,沿途攻城掠地。朱允炆派出了六十万大军,由李景隆统领,准备与朱棣决一死战。 但是在白沟河一战中,李景隆率领的六十万大军竟然被朱棣的十万人马打得溃不成军。 这场战役的失败,让京城震动。许多官员开始动摇,有的选择逃离,有的干脆投降朱棣。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担任运粮官的铁铉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逃回京城,而是选择逆流而上,北上济南。 在当时的形势下,这个决定无疑是充满风险的。济南位于朱棣南下必经之路上,守卫济南就等于直接与燕王军队对抗。 铁铉到达济南后,立即与当地官员盛庸会合,开始部署防务。尽管他此前从未接触过军事,但他凭借着文官特有的缜密思维,很快就掌握了守城的要领。 这个时期的济南城,在铁铉的主持下,逐渐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他重新整顿军纪,调配物资,做好了持久作战的准备。 时人记载,铁铉在济南城中既要处理军务,又要安抚百姓,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在他的努力下,济南城的军民上下一心,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防御力量。 1400年初,朱棣的大军终于兵临济南城下。城中的守军虽然人数不及燕王军队的十分之一,但在铁铉的指挥下依然坚守阵地。 铁铉虽是文官出身,却有非同寻常的军事才能。他命令士兵昼夜轮流值守,每个城门都安排了精锐部队把守。 在物资调配上,铁铉也独具匠心。他把城中的粮草分散存放在不同地点,即便某处粮仓被攻破,其他粮仓也能继续供应。 守城期间,铁铉经常亲临城头督战,与士兵同吃同住。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让守军对这位文官统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面对守军的顽强抵抗,朱棣决定采取非常手段。他下令在城外挖掘引水渠,准备将黄河水引入济南城。 铁铉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他派人在城墙上装出惊慌失措的样子,制造军心不稳的假象。 同时,他还派出使者向朱棣示好,表示愿意投降。使者向朱棣提出要求,希望他能退兵十里,单人独骑入城接收降城。 朱棣来到城门前时,铁铉早已在城门楼上布置好了机关。千斤铁闸差点让朱棣命丧城下,这一计虽未得逞,但也让朱棣吃尽了苦头。 朱棣调来多门火炮,准备强攻济南城。 他命人在城头悬挂太祖朱元璋的神牌。这一举动让燕军将士陷入两难境地,他们不敢向自己的祖父开炮。 在铁铉的统筹安排下,整个济南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守城将士和百姓密切配合,使得朱棣的多次进攻都无功而返。 这场守城战让朱棣意识到,眼前这个文官比想象中难对付得多。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武将,也未必能做到像铁铉这样指挥若定。 最终,朱棣不得不改变战略,暂时放弃攻打济南。 在无法攻克济南后,朱棣改变了战略部署。他决定绕过济南,直接进军南京,这个决定最终改变了战局的走向。 1402年,在李景隆的配合下,朱棣成功攻入南京城。朱允炆在这场政治较量中失败,朱棣正式登上皇位。 新朝廷对待降臣和抗臣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那些及时投降的官员,大多得到了重用,而坚持抵抗的忠臣则面临严厉惩处。 朱棣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兵围剿济南。此时的济南已经成为孤城,再也没有外援可以指望。 铁铉被俘后,朱棣立即下令将他押解到京城。在审讯过程中,铁铉始终保持着文人的骨气,他背对着朱棣,面向南京方向。 审讯中,铁铉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立场。他公开指出朱棣夺位的不义,即使面对酷刑也毫不退缩。 最终,朱棣对铁铉下达了最严厉的处罚:凌迟处死。这种刑罚是明朝最残酷的死刑之一,犯人要被刀割数千刀而死。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铁铉依然展现出了惊人的气节。他在刑场上慷慨陈词,声音洪亮,毫无惧色。 朱棣认为即使处死铁铉也不足以平息自己的怒火。他命令将铁铉的骨架投入滚烫的油锅中,要将其炸成骨灰。 但出人意料的是,当铁铉的骨架被投入油锅的那一刻,油锅突然炸裂。热油飞溅,吓退了在场的所有人。 这个意外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许多人将这视为铁铉忠烈精神的象征,甚至连朱棣也为之震动。 在济南,百姓们开始纪念这位曾经保护他们的文官。他们将铁铉尊称为"城神",这个称号一直流传到后世。
1402年,朱棣将铁铉凌迟处死后,又下油锅。他就想看看铁铉骨头有多硬,炸成骨头灰
爱吃凉历史
2025-01-02 19:30:19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