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回忆:母亲在自杀前,曾经留下了3个遗言,但自己一个都没有完成。她的第一个请求,是想和毛主席合葬。她深知自己一生的荣辱都与毛主席紧紧相连,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无法割舍这份情感。然而,李讷在思索良久后,并没有同意母亲的这个请求。她知道,父亲毛主席的一生,是光辉而伟大的,而母亲的所作所为,却给父亲带来了太多的争议。 第二个请求,是希望李讷将她的骨灰带回老家。她或许是想在死后,能够回到那个曾经给予她温暖和庇护的地方,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李讷看着这个请求,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酸楚。她知道,母亲虽然一生强势,但内心深处,却始终渴望着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关怀。然而,李讷怕有些人对母亲意见太大,最终还是没有完成这个要求。 第三个请求,是将她的所有藏书遗产留给李讷。这些藏书,是她一生中的挚爱,也是她精神上的寄托。她希望,这些书能够陪伴李讷度过未来的日子,给她带来一些心灵上的慰藉。李讷看着这些书,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后来,经过深思熟虑,李讷决定将母亲留下的藏书大部分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说起李讷的名字,还有一段特殊的来历。在撤离延安的时候,为了保密,很多中央领导都取了化名。毛主席也取了很多化名,而他最喜欢的名字就是“李得胜”。这个名字,寓意着胜利和希望,也寄托了毛主席对未来的期许。于是,他便将这个“李”姓送给了他的两个女儿。而她们的名字“李敏”、“李讷”,则取自孔子《论语》中的“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个名字,不仅寓意深远,也包含了毛主席对自己女儿的谆谆教导。他希望她们能够像君子一样,言行一致,脚踏实地,不浮夸,不张扬。 李讷的性格,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内敛而沉稳。她从小生活在父亲的身边,见证了父亲的伟大和辉煌,也承受了母亲带来的压力和争议。她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认可,却总是在不经意间被卷入到家庭的纷争之中。 1966年国庆节的晚上,天安门城楼上灯火辉煌,焰火璀璨。李讷作为毛主席的联络员,也登上了这座神圣的天安门城楼。她身穿一身军装,显得英姿飒爽。那天,毛主席身穿绿军装,头顶一颗红星,领展两面红旗,十分威武。他站在城楼上,俯瞰着广场上的百万民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焰火升空的那一刻,整个天安门广场都被照亮了。五彩斑斓的焰火在空中绽放,如同梦幻般的画卷。毛主席走下天安门城楼,来到金水桥边,席地而坐。他缓缓地抽着烟,微笑着望着对面广场上如痴如醉的百万民众欢乐的场面。李讷随人流下来,站在离毛主席仅50米的地方。她清清楚楚地目睹了这一历史镜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激动和自豪。 “你看爸爸,神采奕奕的,多健康!多精神!我们该有多幸福啊!”李讷兴奋地对身边的人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敬仰和崇拜,也透露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在五彩缤纷焰火的照耀下,李讷一反往日的拘谨和忧郁。她的双目放出异样的光彩,面孔因激动而容光焕发。 然而,生活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李讷的人生中,也有一段曲折的婚姻历程。那时候,她爱上了小徐,一个普通的服务人员。她本以为,自己的爱情会得到母亲的支持和祝福。然而,当她满怀希望地来到庐山见母亲时,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 她对李讷的选择感到愤怒和失望。她认为,小徐没有上过大学,身份地位低微,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女儿。她强烈反对李讷和小徐结婚,甚至不惜以断绝母女关系相威胁。李讷可能不知道,这一次她真的错了。她原本以为,母亲会理解自己的选择,会支持自己的爱情。然而,现实却给了她一记沉重的打击。 眼看得不到母亲的支持,李讷感到无比沮丧和失望。她回到五七干校后,写信给毛主席,请父亲给予支持。她在信中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了对小徐的深深爱意。她希望父亲能够理解自己,能够支持自己的选择。 1971年9月初,毛主席收到了李讷的来信。他仔细地阅读着女儿的每一句话,感受着她的痛苦和挣扎。他把这封信看了又看,又把李讷委托送这封信的人叫来,向他当面了解徐宁的情况。 送信人详细地介绍了徐宁的背景以及跟李讷相识的过程。他重点提到,虽然徐宁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他非常努力学习,跟李讷的感情基础很好。 毛主席听完后,沉思了片刻。他深知女儿的性格和想法,也明白她对小徐的感情是真挚的。于是,他当即在信上批示“同意转江青阅。”他希望江青能够看到女儿的幸福和快乐,能够放下成见和偏见,支持女儿的选择。 然而,母亲在看到毛主席的批示后,虽然没有再明确表示反对,但她的心中却依然充满了不满和怨恨。她无法接受女儿的选择,也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然而,在毛主席的坚持下,她最终还是没有再说什么。李讷和小徐的婚事,就这样在曲折中得以成全。而这段往事,也成为了李讷心中永远无法忘怀的记忆。
李讷回忆:母亲在自杀前,曾经留下了3个遗言,但自己一个都没有完成。她的第一个请求
啸火谈明星娱乐
2024-12-31 16:00:20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