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苏联红军被俘后,德军对他身上的一套钢制背心非常好奇。这是一件SN-42钢板防弹衣,红军战士给它的绰号是“钢围嘴”。苏联红军从1938年起开始研制钢盔和钢板制成的防弹衣,到了1941年,SSh-39和SSh-40钢盔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其中SSh-40成为了红军的主要战斗钢盔和标志性形象。不过,防弹衣的研发却并不顺利。 早在1938年初秋,绰号“钢围兜”(缩写为CH-38)的早期样品就试制成功。苏芬战争前,改进版CH-39(钢板厚3.7毫米)防弹衣投产了200件,它由两块装甲板上下组合而成,可以在300-400米距离防住7.62mm步枪子弹的射击。 苏芬战争中,一支红军部队对CH-39进行了实战测试,反馈回来的信息是积极的。部队希望能在“近距离”战斗中得到同样可靠的保护。但直到德国闪击苏联时,对CH-39的改进也没有完成。一直到1941年7月中旬,新型号CH-40A才完成工厂测试。 这款新防弹衣(钢板厚5.2毫米)的测试结果相当令人满意,它不但可以保护胸腹部免遭刺刀伤害,还能在150米距离外阻挡冲锋枪和手枪发射的子弹,对步枪弹的防护也比上一代防弹衣有所提升,毕竟钢板厚度增加了不少,它大约生产了15000件。 1942年11月,第57军收到了5000件已经改名为“SN-42”的钢板防弹衣。指挥官们在验看产品后表现出了一些不信任。然而,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这些防弹衣经受住了考验。来自一线部队的反馈是:“除了钢盔,这些钢板制成的防弹衣是可靠的防护措施。” 1942年-1943年上半年,苏联军工又生产了85000件“钢围兜”,交付部队后普遍反馈良好。但在列宁格勒战场,以及森林或者沼泽、水网密布的地形上,这些笨重的防弹衣被抱怨并不合适。有趣的是,列宁格勒前线司令部的侦察部队虽然总在抱怨防弹衣,但他们又是最积极想要改进SN-42的单位。 侦察兵们的意见是: 1. 重量要轻,提高士兵的机动性。2.要能够在25米的距离抵御德国和苏联(被德军缴获)冲锋枪子弹,尤其是MP-38/40冲锋枪发射的铅芯或钢芯弹。 军工厂根据这些要求,在1943年3月之前开发出了一种由五块钢板组成的防弹衣。这些钢板通过铆钉和皮带连接,还考虑了夏季和冬季的使用需求:可以套在军服和大衣里边穿着。防弹衣的五块钢板通过冲压工艺制造,表面还进行了热处理和喷砂;其几何形状进行了校准以适应士兵们的体型;各金属部件之间通过3毫米钢、铝或铜铆钉连接,并配有垫片。 1943年4月,侦察部队对新式防弹衣进行了测试,内容包括防弹性能和穿戴舒适性。测试结果表明:新防弹衣能够在20米距离防御MP-38冲锋枪的9毫米铅芯弹,在115米防防御步枪钢芯弹。子弹击中防弹衣表面时非常容易跳弹,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身体侧面。部队认为,虽然身穿这种防弹衣会很笨重,但可以接受。 虽然改进取得成功,但因为一些行政和技术文件的审批原因,新防弹衣始终没有大规模生产,仅在列宁格勒前线少量试用,这也反映出战时苏联军队存在一些官僚问题。战争结束后,防弹衣都被收回并作为战备物资入库,关于它们的最后记录出现在50年代,记录显示,库存的一些钢板防弹衣被用来测试7.62mm穿甲弹的威力。 防弹衣为什么没有大规模装备使用
一名苏联红军被俘后,德军对他身上的一套钢制背心非常好奇。这是一件SN-42钢板防
今晚历史
2024-12-29 13:57:0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