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平凡的世界》曾是我大学年代最喜欢的书籍,每行每字都读的很仔细,甚至做过笔记。孙少平与田晓霞的誓约“明年,夏天,古塔山,杜梨树下”也成为了我年少时对纯粹爱情的美好憧憬…
至今最记忆深刻书中的一段: 田晓霞不幸因洪水遇难后,其父将晓霞的日记与未寄出的信件交赠于孙少平,孙少平读到每一个字每一段文时,感受到的是彼此沉甸甸的爱慕与思念,不禁潸然泪下。
为何我对此段落最为记忆深刻,是因为读到时我正在火车上,不顾同行人诧异的目光,已然泪如雨下!文学作品中只有《活着》与《平凡的世界》令我泪如雨下,这就是文字特有的力量!
我虽然出生理工科,但十年前我却是妥妥的文学爱好者,读的书很“杂乱无序”: 通读过四大名著(除红楼梦正在阅读中),平生第一本自购的书是托尔斯泰的《复活》,只因爱不释手从而“引发”我几乎读完了托翁几乎所有作品。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马尔克斯等大部分作品都有阅读。国内作家的作品涉猎更杂,莫言 余华 钱钟书 路遥 王朔 梁晓生 张贤亮 老鬼 阿城 贾平凹 池莉 程乃珊等主要作品都有通读。
有些跑题了,我想说的是,不仅仅是莫言的作品描述了那个年代的困苦,余华 路遥 梁晓生 张贤亮等将那个年代那几代人所经历的苦难刻画的更为清晰深刻,譬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又何尝不是饥饿、贫穷与困苦伴随了其短暂的一声。《活着》中的几枚鸡蛋、一把米又何尝不是彼时一个家庭的奢侈之物…
也正因如此,我一直力挺并敬重莫言先生,请您继续笔耕,记录“真实的生活”!
昨晚看到有位UP旧事重提又在写文批驳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典礼中的演讲是在放大“当年的贫苦、刻意抹黑”,因此驱使我写下此文!
萤火虫如我 写于宁波~杭州东高铁途中
2024年12月29日
莫言 余华 王朔 读书 莫言[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