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女护士被美军的炮弹炸瞎了双眼,当场晕厥。醒来后,她听到美军在自己身边

报君知史 2024-12-27 21:18:54

抗美援朝中,女护士被美军的炮弹炸瞎了双眼,当场晕厥。醒来后,她听到美军在自己身边叽里呱啦地对话,那一刻,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1951年,志愿军第3兵团第60军180师的野战医院里,16岁的四川姑娘张道华正忙碌地照顾着伤员。   才来到前线不久,张道华就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每天都有大批伤员被送来,有些人伤势严重,痛苦地呻吟着;有些人则永远闭上了眼睛。   面对这些场景,张道华心里也曾害怕过,但她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她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志愿军战士,更是一名护士。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我必须坚强起来。"就这样,她日以继夜地工作着,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抚慰着每一个伤员的伤痛。   这天深夜,敌军突然发动猛烈进攻,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医院周围。情况危急,医院院长命令张道华立即带领7名重伤员撤离。这对年仅16岁的张道华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但危急时刻,张道华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冷静和勇气。她迅速组织其他护士和轻伤员,将7名重伤员抬上担架。在枪林弹雨中,她带领着这支小队向后方撤退。   夜色中,张道华带领队伍艰难前行。敌军的炮火不断在周围炸响,照亮了漆黑的夜空。每一次爆炸,张道华都会本能地伏低身子,但她从未停下脚步。她知道,身后的伤员生命全系于她一人。   突然,一发炮弹在不远处爆炸,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张道华感到一阵剧痛,她的双眼瞬间失去了光明。剧烈的疼痛几乎让她昏厥过去,但她咬紧牙关,强迫自己保持清醒。   她擦去脸上的血,继续向前摸索。失去视力后,她的其他感官似乎变得更加敏锐。她用耳朵判断敌军炮火的方向,用手触摸地面的质地来辨别道路。   在黑暗中,张道华带领队伍突破了敌军的一道又一道封锁线。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每一秒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时刻。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因为她知道,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在,就要为身后的伤员负责到底。   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张道华终于带领队伍突破了敌军的包围圈。可就在这时,她发现少了一名伤员。尽管已经精疲力竭,她还是决定返回寻找。   "你们先走,我去找他。"张道华对其他人说。在黑暗中,她摸索着原路返回。炮火声渐渐远去,周围变得异常安静。张道华屏住呼吸,仔细倾听着周围的动静。   突然,她听到了微弱的呻吟声。顺着声音,她爬行了几十米,终于找到了那名掉队的伤员。她用尽全身力气,将伤员背在背上,开始了艰难的返程。   这段路程对已经失明的张道华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她跌倒了无数次,膝盖和手掌都磨破了皮,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她用意志力支撑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一步一步地向前爬行。   当张道华终于追上队伍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她的战友们看到她时,都惊呆了。这个16岁的姑娘,浑身是血,双眼已经看不见,却依然背着一个比她体型还大的伤员。   张道华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部队,她被誉为"女英雄"。1953年,她有幸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亲切地握着她的手,称赞她是"真正的英雄"。   张道华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传奇,更是无数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精神的缩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像张道华这样的普通人,用自己的勇气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英雄赞歌。   今天,当我们回首那段历史,张道华的事迹依然令人动容。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什么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激励着我们在和平年代依然要保持那种舍己为人、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和平的今天,我们或许已经很难想象当年战争的残酷。但正是因为有了像张道华这样的英雄们前仆后继的牺牲和奉献,我们才能享受今天的和平与繁荣。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英雄,传承他们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 阅读:2
报君知史

报君知史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