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攻打鬼屯炮台,连续打了一百多发炮弹,都没有攻破,就在这时,一个炊

文山聊武器 2024-12-27 19:52:47

1979年,我军攻打鬼屯炮台,连续打了一百多发炮弹,都没有攻破,就在这时,一个炊事员站了出来:“我有办法!” 1979年初春,中越边境的空气格外紧张。自1975年以来,越南军队不断在边境地区制造事端,多次骚扰我国边境居民,甚至公然越境抢掠财物,在农田里埋设地雷。 面对如此嚣张的挑衅行为,中央决定于1979年2月17日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的东线战场由经验丰富的许世友将军担任总指挥,我军一开始势如破竹,连续突破多个越军防线。 然而,当部队推进到同登市平顶山时,遇到了一个难啃的硬骨头。这里有一座名为鬼屯的炮台,它就像一头沉睡的巨兽,横亘在我军必经之路上。 这座炮台并非越军所建,而是上世纪40年代初期由法国殖民者修建。当时的法国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从中国边境抓捕民工来参与建设,前后用了整整三年时间才完工。 鬼屯炮台的规模令人惊叹,它高达5米多,城墙厚达3米,整个工事绵延300米,宽达100米。这些数据背后,是令人生畏的防御能力。 炮台内部设施一应俱全,不仅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如餐厅、厕所,甚至还建有舞厅。更重要的是,这里储存了充足的粮食物资,足以供应5000人长期驻守。 最令我军头疼的是,整个炮台布设了300多个射孔,构成了一个几乎无死角的火力网。1979年2月19日,我军对炮台发起第一次进攻,却在密集的火力下伤亡惨重。 第二天,我军再次组织强攻,投入了更多的火力,但结果依然不尽人意。连续两天的进攻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消耗了大量兵力和弹药。 此时的形势非常紧迫,因为这次对越作战必须是速战速决。原因有二:其一是要利用北方冬季结冰的有利时机,防止苏联趁机调动其驻扎在欧洲的百万大军;其二是要在越南雨季来临前完成战斗任务。 一旦进入4月,越南多雨的天气将严重影响我军的机动能力和后勤补给。而现在,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炮台却挡住了我军的去路。 指挥部连夜召开会议研究对策,但始终找不到有效的突破方案。在当时的战场形势下,绕过这座炮台并非明智之选,因为这意味着要放弃战略要地,可能导致更大的伤亡。 日本军队在二战时期曾经连续进攻这座炮台40多天都无功而返,这段历史更加凸显了鬼屯炮台的防御能力。我军虽然装备精良,但面对如此坚固的工事,常规战术收效甚微。 就在部队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名叫何国安的运煤工人找到了炮兵营副营长。在听说解放军在鬼屯炮台伤亡惨重后,这位普通的电厂工人主动请缨要去前线帮忙。 何国安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他与这座炮台有着特殊的渊源。1943年,年仅13岁的他被法国殖民者抓去做苦力,参与了这座炮台的修建工程。 整整三年的建设时光,让何国安对炮台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从最初的平整山地,到一砖一瓦的堆砌,再到最后的竣工完善,他都亲身参与其中。 何国安选择站出来帮助解放军,不仅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更是因为对越军的切身之恨。他家住在广西边境地区,亲眼目睹了越军的种种暴行,他的外甥就曾在自家田地里被越军埋设的地雷炸断了双腿。 许世友将军听说有人熟悉炮台的构造,立即同意让何国安去前线查探。为了配合他的行动,将军还特意派出几名工程兵协助。 1979年2月24日,何国安冒着炮火来到平顶山,开始了他的实地考察。密集的枪炮声并没有让这位普通工人退缩,他专注于寻找炮台的关键弱点——"天窗"。 这些"天窗"是炮台建设时预留的通风口,由厚重的水泥板封盖。如果能找到这些通风口的位置,就可以从上方投入易燃易爆物,直接打击炮台内部。 经过一上午的仔细搜寻,何国安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天窗"的位置。这个发现让整个战局出现了转机,解放军可以利用这个突破口,彻底瓦解越军的防御体系。 在组织进攻之前,我军还用越南语向炮台内的守军喊话,给予他们投降的机会。但是这些越军过于自负,他们坚信这座百年炮台足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解放军开始按照何国安的建议,通过"天窗"向炮台内投放火把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品引燃了炮台内储存的弹药,造成了敌军的重大伤亡。 第一轮进攻后,何国安又找到了第二个"天窗"的位置。通过这两个突破口的连续打击,最终全歼了盘踞在炮台内的越军。 这场战斗充分展现了一个普通工人的非凡智慧。何国安凭借着年少时的经历,找到了这座看似无懈可击的堡垒的致命弱点。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何国安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熟悉当地地形,他多次为解放军带路,协助部队顺利完成多个战斗任务。 军方对何国安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授予他"支前模范"的荣誉称号,并记立一等功。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象征着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

0 阅读:610

评论列表

二人世界

二人世界

4
2025-01-02 21:35

平民英雄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