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国医大师一个方子,把乳腺系统的疾病一扫而光,乳腺增生、结节、囊肿、乳

恒林说健康 2024-12-27 13:57:13

乳腺疾病 国医大师一个方子,把乳腺系统的疾病一扫而光,乳腺增生、结节、囊肿、乳腺炎都来看看!

一、乳腺系统疾病的中医病机:理论探讨

1. 乳腺疾病的基本特征

乳腺系统疾病是现代女性常见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炎、乳腺癌等。在中医学中,这类疾病多归属于“乳癖”、“乳核”、“乳痈”等范畴。以乳腺增生为例,患者多表现为乳房胀痛、触痛明显,或伴随情志抑郁、月经不调等症状。这些疾病与肝气郁结、痰湿内生、气血瘀滞等病机密切相关。

2. 病因病机剖析

根据《内经》的理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的疏泄功能对女性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气滞血瘀、痰湿凝聚。乳腺系统疾病的病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肝气郁结: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导致乳房胀痛或乳腺结节。

痰湿内生:脾失健运,湿浊化痰,痰瘀互结于乳腺,形成肿块。

气滞血瘀:久郁不解,气滞日久化瘀,瘀血阻滞乳络,加重乳腺肿块的形成。

肝郁化火:情志抑郁、肝郁化火,热毒壅阻乳络,出现乳腺炎等炎性表现。

3. 疏肝理气与化痰散结的治法

乳腺系统疾病的治疗以调节气血、祛痰散结为原则,尤其强调疏肝理气。《医学正传》中指出:“肝郁气滞,乳房必胀痛,疏肝为急务。”因此,调畅肝气是治疗乳腺疾病的关键。此外,痰湿瘀滞是形成肿块的重要病机,需配伍化痰、祛瘀药物以散结。二、“疏肝消瘰汤”方解:精准的配伍设计

熊继柏教授的“疏肝消瘰汤”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为核心治则,由柴胡、香附、青皮、郁金、枳壳、白芍、川芎、橘核、玄参、生牡蛎、浙贝母、甘草等12味药物组成,药物配伍各有其义,其实不难看出该方剂主要为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柴胡疏肝散加减而成。

1. 君药:柴胡(10克)

柴胡为疏肝解郁之要药,长于疏通肝经气机,调畅情志,升发清阳。《药性论》记载:“柴胡除邪气,肝胆风热。”其入肝经疏肝解郁,入胆经升发清阳,为治疗肝郁气滞的重要药物。

2. 臣药:香附、青皮、郁金

香附(15克):理气解郁,辛散苦泄,调畅肝气,对因情志郁结所致的乳腺胀痛尤为适宜。

青皮(10克):疏肝破气,尤善行肝胆气滞,对乳腺硬结初起有良效。

郁金(15克):既能疏肝解郁,又能清热凉血,还能化痰开窍,适用于痰瘀互结、肝郁化火之证。

3. 佐药:枳壳、白芍、川芎

枳壳(6克):行气消胀,缓解乳房胀痛。

白芍(6克):养血柔肝,与柴胡同用有疏肝解郁、柔肝止痛之效。

川芎(6克):活血行气,专治血瘀所致的疼痛症状。

4. 使药:橘核、玄参、生牡蛎、浙贝母、甘草

橘核(10克):专治乳腺肿块,散结止痛。

玄参(10克):清热养阴,软坚散结。

生牡蛎(30克):咸寒,重镇软坚,散结化瘀。

浙贝母(30克):化痰散结,治疗痰核结节尤为有效。

甘草(6克):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此方药物配伍精准,柴胡、香附、青皮疏肝解郁;浙贝母、生牡蛎、玄参化痰散结;川芎、枳壳、郁金行气活血,橘核专攻乳腺肿块,白芍柔肝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三、适应证与加减运用

1. 主治范围

“疏肝消瘰汤”主治以下乳腺系统疾病:

乳腺增生:乳房胀痛,肿块质软,伴情志抑郁。

乳腺炎:乳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

乳腺纤维瘤:乳腺肿块,质硬不痛,气滞痰凝明显者。

2. 辨证加减

在具体应用中,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灵活加减用药:

痰湿较重:加茯苓、白术、半夏。

疼痛明显:加延胡索、川楝子。

热毒壅盛:加蒲公英、金银花。

月经不调:加益母草、丹参。

0 阅读:168
恒林说健康

恒林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