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女护士张道华遭到美军炮弹袭击,炸瞎双眼晕厥了过去。醒来后,她听到有人在周围说话,可却听不懂,心立刻提了起来…… 1953年,她作为英雄代表回国,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毛主席握着她的手,称赞她是“白衣战士”的骄傲,四川人民的榜样。 战争结束后,张道华没有沉浸在功劳簿上,而是自学盲人按摩技术,自食其力,养育了一双儿女,生活幸福美满。 她还成为残疾人工厂的厂长,经常鼓励残疾人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1950年,张道华参军时年仅15岁,是四川都江堰人,长相清秀,性格爽朗,大家亲切地叫她“川妹子”。 次年,她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抗美援朝战场,担任志愿军60军野战医院第三分院的护士。那年,她才16岁。 战争初期,她所在的医院负责接收前线伤员。当时,志愿军180师陷入困境,被敌军机械化部队重重包围,伤亡惨重。 在无后援保护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和伤员不得不自行突围,这场艰难的撤退,是张道华命运的转折点。 医院接到突围命令后,张道华负责护送七名伤员,包括一名昏迷不醒的重伤员。 其余六人分别腿伤、断臂或头部受伤,几乎丧失行动能力。张道华一边背着重伤员,一边搀扶其他人,带领队伍向后方撤退。 途中,敌机轮番轰炸,炮弹在身边爆炸,张道华时刻关注伤员安全,紧张地穿越炮火封锁线。 她尽最大努力护送伤员前行,但突围过程极其艰险,他们翻过三座大山,穿越四道封锁线,衣服被雨水浸湿,冷得瑟瑟发抖。 好不容易来到安全地带后,张道华清点人数,却发现少了一人。她记起院长临行前的叮嘱——一个伤员也不能丢下。 于是,她毅然决定返回战场寻找掉队的伤员。 回到炮火不断的区域,张道华终于找到那名腿伤严重、行动迟缓的战友,并立即为他重新包扎伤口。 然而,就在她准备带他撤离时,敌军再次发起猛烈攻击,一发炮弹爆炸后,她失去了意识。 醒来时,她发现自己视线一片漆黑,双眼已失明。 伤员坚持要带她一起撤离,但张道华深知他们两人都活不成,便命令战友独自前行,尽快追上大部队寻找援助。 留下独自一人的张道华,凭借对地形的记忆,忍着疼痛,在泥泞的道路上缓慢爬行。她用泥巴遮盖身体,尽量避免暴露目标。 期间,美军士兵靠近,踢了她几脚,以为她已经死亡,便离开了。 她继续沿着公路边爬行,判断敌军夜间不会出现在公路上,而我军可能沿此撤退。她心中不断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 然而,接连的失血和伤痛让她多次昏迷,每次醒来后,她又重新开始爬行。 天降大雨,她浑身湿透,冷得发抖,但仍没有停下脚步。爬行过程中,她听到敌人的谈话声,赶紧滚到路边的排水沟里躲避。 敌军搜索后发现她满身是血,以为已经死亡,便未作进一步检查。 就这样,她在雨中继续摸索前进,直到远处传来熟悉的中文口令声。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呼救,终于被战友发现并救起。 张道华被紧急送往后方医院救治,尽管双眼失明,但她活了下来。她的事迹迅速传开,激励了无数战友。 张道华的经历成为抗美援朝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笔,她用血与汗谱写了顽强不屈的英雄篇章。 即便失去光明,她依然以实际行动点亮了生活的道路,展现出令人敬佩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已经远离了战火硝烟,但是,张道华的精神依旧值得我们学习。
1951年,女护士张道华遭到美军炮弹袭击,炸瞎双眼晕厥了过去。醒来后,她听到有人
白薇说社会
2024-12-24 14:52:23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