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神经科学家洛戈塞蒂斯离开德国,加入我国中科院,2024年,74岁的他拿下了“俄罗斯诺贝尔奖”。 2022年,科研圈一个重磅消息引爆网络,尼克劳斯·洛戈塞蒂斯,一位70多岁,在神经科学领域功勋卓著的大佬,放弃了在德国的舒适生活,加入了中国科学院。 洛戈塞蒂斯教授在2022年做出的决定,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放弃德国优渥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选择加入中国科学院,这对于一位70多岁的科学家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 这不仅仅是换了个地方,更是人生经历的一大跳跃。尼克劳斯·洛戈塞蒂斯,这位希腊裔科学家,1950年出生于土耳其。他的人生轨迹横跨多个国家和顶尖学术机构。 洛戈塞蒂斯教授,从麻省理工的博士后,到贝勒医学院的教师,再到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主任,他的职业经历非常丰富。 他不仅在英美德等国都留下过学术足迹,还是多个学会和协会的成员,妥妥的学界大佬。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早在2003年就获得了路易-让泰医学奖,2008年又斩获了W.奥尔登·斯宾塞奖,这都是重量级奖项,含金量十足。 2024年,他更上一层楼,获得了“俄罗斯诺贝尔奖”——俄罗斯国家科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非俄罗斯籍科学家。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为什么洛戈塞蒂斯教授会选择中国?那个话题当时在学术界引起了挺多讨论。有人认为,是中国日益提升的科研环境和对顶尖人才的重视吸引了他。 毕竟,近年来,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科研实力也在快速提升,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当然,也有人猜测,老爷子纯粹就是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想去一个新的环境继续探索。毕竟,对于真正的科学家来说,科学的魅力是无限的。 来到中国后,洛戈塞蒂斯教授可不是来养老的。他带着自己的8人科学家团队,一头扎进了中科院,继续他的科研工作。 这位专家主要研究神经方面的疾病,尤其擅长解决像抑郁和老年痴呆这类棘手的病症。他专注于探索这些疾病早期发现和疗法的突破,希望给患者带来一线生机。 他的研究成果,有可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这对于全球数百万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在洛戈塞蒂斯教授光鲜的履历背后,也有一段不那么愉快的经历。 当时他在德国用猴子做实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动物实验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如何平衡科研需求和动物福利,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已经74岁的洛戈塞蒂斯教授荣获了俄罗斯国家科学大奖,这标志着他在科研领域又攀上了一个高峰。 两年时间,从德国到中国,从争议到荣耀,这位老教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年龄从来不是限制,只要你热爱科学,有坚定的信念,就能创造奇迹。 他的成功,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对中国科研实力的肯定,更是对那些在科研道路上奋斗的人们的一种激励。 洛戈塞蒂斯教授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梦想和坚持的故事。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梦想永远不会太晚,只要你敢于追逐,就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他的选择,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研的吸引力,以及中国对国际人才的开放态度。向这位74岁仍在为科学奋斗的老教授致敬!他的经历让人备受鼓舞,让更多人敢于追逐梦想,不断前进。
2022年,神经科学家洛戈塞蒂斯离开德国,加入我国中科院,2024年,74岁的他
讯仕说过去
2024-12-23 14:59:06
0
阅读:35
6689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