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中国用4吨黄金买荷兰一艘过时挖泥船,50多年后,各国竟都反过来重金求

宋看社会 2024-12-23 12:26:43

1966年,中国用4吨黄金买荷兰一艘过时挖泥船,50多年后,各国竟都反过来重金求购我们国产“天鲲号”挖泥船,商务部一口回绝:我们不卖!   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时点赞关注一下,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谢谢支持!   挖泥船,说起来可能很多人觉得既陌生又简单,不就是个挖泥的船吗?能有多高深?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挖泥的”,在上世纪60年代,我们为了得到它,可是花了4吨黄金!   60年代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先进的挖泥船不可或缺,但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封锁,我国的造船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   当时挖泥船的设计建造能力主要掌握在少数欧洲国家手中,他们对这项技术严密封锁,坐地起价,市场垄断严重。   1966年,为了建设天津新港,我国不得不向荷兰购买一艘挖泥船,然而,荷兰开出的条件简直是天价:170万英镑,相当于4吨黄金!这在当时几乎是个天文数字,但时间紧迫,没有挖泥船,工程就无法进行,最终,我们咬牙掏出了这笔巨款。   然而,当我们满怀期待地迎接这艘梦寐以求的先进设备时,却发现,荷兰人竟然把一艘即将退役的二手破船卖给了我们!这艘所谓的先进设备,不仅设计落后,而且状况低劣,随时都有出故障的风险,荷兰人不仅坑了我们的钱,还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类似的屈辱还有很多,每一次,我们都不得不咽下苦果,但也正是这些屈辱,铸就了我们决心自主研发的钢铁意志,“挖泥船有什么了不起,咱自己也能造!”这个信念在科研人员心中生根发芽。   研制之路可谓困难重重,挖泥船涉及力学、材料、液压、电气、自动化等多个领域,技术门槛极高,更何况,我们从零开始,没有任何基础,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关,一点点积累经验,突破技术壁垒。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终于在2001年成功改装了第一艘大型挖泥船“新海象"号,虽然它是在原有货船的基础上改造的,但这第一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国制造,一样行!这艘船不仅满足了当时的施工需求,还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设计建造经验,为后续的完全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   2006年,真正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艘大型挖泥船天狮号诞生,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完全掌握了挖泥船的核心技术。   此后,我国大型挖泥船的研发建造如雨后春笋,一发不可收拾,先进的“天鲸号”、亚洲最大的“天鲲号”相继问世,中国制造一跃成为世界一流!   随着我国在挖泥船领域的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向我们伸出橄榄枝,他们用重金求购我国的先进挖泥船,许诺给予高额溢价,然而,我国却以一句霸气十足的“不卖”回应了他们。   这里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考量,更重要的是,这些挖泥船凝结了几代中国造船人的心血,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见证。   它们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希望用它们去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力量与温暖。   如今中国制造的挖泥船活跃在世界各地,无论是在非洲大陆的尼日尔河,还是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都能看到它们忙碌的身影,它们在异国他乡建设港口、疏浚河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国工匠的风采。   一艘艘挖泥船,见证了中国造船业的蜕变,从当初求人不得、被人欺辱,到如今领先世界、助人为乐,我们用半个世纪完成了一次惊人的跨越,这其中,凝聚了多少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汗水。   每当看到这些庞然大物在江河湖海中穿梭时,我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它们不仅是一件件精湛的设备,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让我们为那些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们喝彩,是他们的执着与坚守,铸就了今天的辉煌。   信源:百度百科:天鲲号

0 阅读:67
宋看社会

宋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