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仔细评审过实车人的角度 说说萤火虫外观背后的故事》
很多新出行萤火虫社区的网友都在艾特我,说我有点反常,这么大的事情居然还没有小作文,而且李斌都cue到你们这群人了,网上都骂成这样了,都不说说?都充值到这个地步了吗?根据过往经验,群情激昂的时候,往往是让子弹飞的最佳时期,等个1-2天,信息也会充分一些,大家的情绪也会正常几分,好吧,作为当时评审过这台车的少数几个媒体人,我来说说吧,评论里说洗地的,先省省,我帮你们先说了:
1:首先我得批评一下蔚来的NIO Day模式,真的越来越不适应3个品牌的蔚来“集团”做多车型发布了,这是一个NIO用户的大趴体,那就应该更纯粹。
对比乐道的两个单独发布会,萤火虫的首次发布真的只能用颇为尴尬来形容。最贵的产品和最便宜的产品在同一时间的同一舞台上进行,由同一个人发布,而且前者占据90%的时间,后者20分钟,这个恢宏磅礴黑洞洞的舞台,十分钟前摆的是5米3的行政旗舰,十分钟后摆的是MINI般大小的萤火虫,因为舞台很远而且很暗,车身上颜色都看不清别说细节了,但三重奏大灯又点亮了,在黑背景下分外显眼,几乎所有的观众看到的只是三台萤火虫那18个黑洞洞的大灯洞,你要大家如何理解这台车的“巧思”。
我并不是说活动不好,也不是说萤火虫策划不好,而是NIO Day确实不是一个全新萤火虫品牌第一次露面的最好机会。
如果把萤火虫的首次发布会放在农历年后,2月底左右,单独的可爱,Q版的萤火虫发布会,一定会让大家能理解到这个品牌的自在发光,是怎么个意思,而不是现在大家理解到的“六眼飞鱼”的发光。
2:再来说说评审的事儿。
李斌说过,之前找了一些朋友来看这台车,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这个大灯。(原话大致如此)
我参加的评审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场合,专业的场地,专业的评审灯光,也是我认为国内最专业的几位媒体同行(其中有非常专业的汽车设计专车媒体人,专业摄影师),站在实车面前,大灯没开的情况下,这个三圆灯的存在感其实很低,完全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强,会后我也和李斌反馈了我的观点,更多涉及的是其他方面。现在讨论会上,大家也主要涉及的是其他方面,确实没有人把焦点盯在这个三圆灯上,这也许就是金舸说的近看,再看,又看不一样的意思。大家也可以看看图片里的几个实拍图。
3:这三圆灯是kris设计这台车的一个最主要的记忆元素,技术上也有很多的手段去控制每一个灯组的开关,色温,亮度甚至包括一些点亮方式。
如果让我个人第一眼看,我不反感但也不是特别喜欢的那种,但汽车设计的经典在于,很多流传的设计大多不是第一眼美人,这个案例很多了大家都知道。包括审美上的年龄层差异(最明显的就是小鹏MONA的外观设计年轻人都说很喜欢,很多中年媒体人觉得一般),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差异,车型差异(比如007的前脸在7X上就和谐很多)等等。
我个人意见是,现在反正已经是萤火虫外观的最谷底了,大部分人都说丑(新出行App投票我刚看了一下 ,好看和不好看是41:328),那就没什么包袱了,接下来的每一次接触,都有可能是触底反弹的潜在机会。
对于一个高端小车品牌(前提是高端)来说,这个品牌的第一台车,最重要的其实是“辨识度”,这个影响深远。因为审美会变化,但这个品牌的最大辨识度,其实没有机会改了,你回头看MINI,甲壳虫,都是这样。
我们现在评价萤火虫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回忆起,当年我们的父母在路上看到,评价甲壳虫MINI这些车的情形呢?
4:萤火虫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经常被国内用户忽略,特别是蔚来老用户。
那就是全球化。
这台车就是在德国慕尼黑设计的,三圆灯本身欧洲也有车用过,这台车产品总负责王晴也在17个国家调研过了,老外的反应似乎没有我们这么一边倒,可能设计这个东西确实如力洪所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领域,汽车这个更加。李斌不是说了嘛:大头还是在国外,中国高端小车(不是海豚星愿那种)的份额就那么一点,把MINI的都抢过来,也才多少?大家不要用海豚海鸥的销量来度量李斌做萤火虫的初心,为蔚来操心,觉得又药丸了。。。
5:我还挺欣赏金舸同学在会后的一些表达,很真实。
“没有波澜是不可能的”,“复眼?萤火虫就是,昆虫就有嘛”,但改肯定是不会了,很多人觉得很容易,还有时间,这个估计对汽车行业的开模费用和时间验证周期,包括碰撞等周期理解不多。而且可以预计的是,三圆灯应该和MINI的圆灯宝马的鼻孔天使眼一样,会成为这个品牌的最大元素和DNA,在未来的换代上都会被传承下来。
汽车确实是一个百花齐放的领域,每台车都很难击中所有用户,各自安好,各取所需就好。
最后:
如果要我说这次萤火虫三圆灯风波最大的伤害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会后大家都不去讨论ET9那么多牛B的技术了,都一窝蜂来做萤火虫的梗,做PS的图,忘记蔚来刚刚发布了一台这么多牛B技术的旗舰了,其实ET9彰显了蔚来未来的很多思考,我回头在新出行蔚来社区单开一篇。
最大的成功在于什么?就是所有人都忘记不了它了,所有人都被这个话题吸引过了,破圈式的营销没想到是通过这个模式走出去了,这应该是马老师和金舸同学实现没想到的事情,接下来的活儿就好做了,从“审丑”到“审美”,从认知的谷底,到店里的“哎哟,好像也没那么丑”之间,有大量的事情可以做了。
还是那句话:
一山有一山的错落,我有我的平仄。
与其互为人间,不如自成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