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我国一名志愿军战士,为娶一位朝鲜姑娘,决定留在朝鲜,放弃了我国国籍。然而当他到了晚年时,却申请数次,想恢复国籍。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场上硝烟渐散。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王兴复来说,这个日子注定难忘。当他站在朝鲜的土地上,目送着战友们陆续踏上归途时,内心却翻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23岁的王兴复,面容略显稚嫩,却已经历了近三年的战火洗礼。 1950年,他响应祖国号召,毅然加入志愿军。作为第4兵站的后勤兵,他虽然没有冲锋陷阵,却也在敌机的轰炸中九死一生。每一次物资顺利送达前线,他都能从战友们感激的眼神中汲取力量。 然而此刻,他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是随大队回国,还是留在这片洒下热血的土地?这个选择,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就在王兴复举棋不定之际,命运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 在一次联欢晚会上,他邂逅了朝鲜姑娘吴玉实。当吴玉实用甜美的歌声唱起《洪湖水浪打浪》时,王兴复仿佛被施了魔法,再也移不开视线。 吴玉实今年18岁,是个有着革命家庭背景的姑娘。她的歌声里饱含着对中国的感激之情,这让王兴复倍感亲切。晚会结束后,他鼓起勇气上前搭讪,两人相谈甚欢,竟忘了时间的流逝。 从那天起,王兴复的世界仿佛有了新的色彩。他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吴玉实的生活中。他们一起散步、聊天,分享各自的故事。 尽管有着语言障碍,王兴复和吴玉实却找到了独特的交流方式。他们用手势、表情和破碎的词语拼凑出属于彼此的小天地。 王兴复常常笨拙地念出几个朝鲜语单词,逗得吴玉实咯咯直笑;而吴玉实也努力用简单的中文表达。他们的感情,就这样在跨越语言的过程中悄然滋长。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撤军日期的临近,王兴复陷入了两难境地。家乡的亲人在召唤他回去,而眼前这个朝鲜姑娘却让他难以割舍。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辗转反侧,思考着该如何抉择。 终于,他下定决心,要为这份刚萌芽的感情放弃一切。当他向上级提出申请时,领导们都惊呆了。这不仅意味着放弃回国的机会,更要改变国籍! 王兴复的请求起初遭到了断然拒绝。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地申请,用真挚的感情打动了每一个人。在多方斡旋下,他的愿望终于得到了批准。 1954年,王兴复和吴玉实的婚礼在一片祝福声中举行。虽然简陋,却洋溢着幸福。然而,新婚的喜悦很快就被现实的困境冲淡。由于语言不通,王兴复一度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养家,他不得不从最基层的体力劳动做起。 所幸的是,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王兴复的勤奋和聪明才智很快得到了认可。他被安排到当地的华侨学校任教,开启了自己的教育生涯。从一名普通教师做起,他勤勉钻研,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了学校的校长。 与此同时,王兴复和吴玉实的家庭也在不断壮大。他们先后迎来了七个孩子,每一个的降生都给这个跨国家庭带来无限欢乐。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王兴复和吴玉实用爱将这个大家庭维系得温暖而和睦。 然而,思乡之情始终如一根细线,牵动着王兴复的心。 时光飞逝,王兴复终于在1963年和1972年两度踏上故土。每次重返家乡,他都如同游子归家,内心激荡,难以自已。可每次离别,又是那么的痛苦。 他的心仿佛被撕裂成两半,一半留在了中国,一半又不得不回到朝鲜。 岁月如梭,当王兴复的头发开始泛白,思乡之情愈发强烈。他开始认真考虑举家回国的可能性。 令他感动的是,结发妻子吴玉实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她说,你为了我留在朝鲜这么多年,现在我愿意为你回到中国。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海外。王兴复抓住这个机会,开始了漫长的申请过程。 整整三年,他奔波于中朝两国之间,准备各种材料,经历了无数次的等待和失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祖国的大门正在向他敞开。 1981年,61岁的王兴复终于携家归国。重踏故土的那一刻,28年的离乡岁月恍若隔世。他深吸一口家乡的空气,热泪盈眶。 回国后,王兴复一家很快融入了新环境。子女们陆续进入学校学习,吴玉实也慢慢学会了说流利的中文。王兴复则继续在教育领域发光发热,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晚年的王兴复,常常庆幸自己当年为爱情所做的选择,也感恩最终能够落叶归根。他的故事,是无数普通人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缩影,诠释了爱情、家庭与祖国在一个人生命中的分量。 参考信源:《朝鲜战场上跨国之恋》——沈殿成(《侨园》)
1958年,我国一名志愿军战士,为娶一位朝鲜姑娘,决定留在朝鲜,放弃了我国国籍。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2024-12-20 17:05:26
0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