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陈赓和廖承志被捕,未审廖就主动招供,结果敌人很快就后悔 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国民党在各地疯狂搜捕共产党人。廖承志出身革命世家,其父廖仲恺是国民党元老,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身亡。 廖承志在青年时期便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革命工作。陈赓早年就读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随后也转入地下从事革命活动。 两人都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总能凭借智慧和勇气逢凶化吉。1933年初,廖承志刚从苏联回到上海,就和陈赓等多名同志一起被国民党逮捕。他们被关押在一起,每天都要遭受严刑拷打,敌人妄图从他们口中获取重要情报。 廖承志和陈赓心照不宣,他们断定组织内部出现了叛徒,不然敌人不可能这么快就掌握了他们的行踪。眼下最紧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叛徒和被捕的消息传递出去,让党组织尽快采取应对措施。 可是身陷囹圄的他们,又要如何将消息传递出去呢?廖承志和陈赓在狱中秘密商讨对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这个任务。他们深知,党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安危系于此举。 敌人对廖承志抱有很大期望,觉得他身为国民党元老之子,肯定经不起酷刑折磨很快就会就范。可廖承志坚贞不屈,宁死不屈服于敌人淫威之下。 陈赓也是铁骨铮铮,在敌人面前始终维护党的尊严。敌人对他们的顽强抵抗感到愤恨不已,酷刑越来越残暴,两人伤痕累累,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 就在这紧要关头,廖承志计上心来,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要故意迷惑敌人,让敌人放松警惕,主动招供并骗敌人上当,借机把消息传递出去。 廖承志对看守他的敌人说,他知道共产党的一个秘密联络地点,可以带他们去捉拿重要的共产党头目。敌人一听大喜过望,以为廖承志终于被折服了,急忙带他去所谓的"秘密联络点"搜查。 谁知,廖承志带他们来到的地方,竟是自己母亲何香凝的住处。母子二人见面,廖承志装作不认识母亲,用家乡方言跟她讲话。敌人一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没有在意。 其实,廖承志是在告诉母亲自己和同志们已经被捕的消息,而且组织内出现了叛徒,希望母亲想办法通知党组织。何香凝心领神会,当即表示一定会救儿子出狱。 敌人搜查一无所获,恼羞成怒,将廖承志重新带回监狱。但廖承志的话已经传到了母亲耳朵里,何香凝连夜赶往租界,找到了宋庆龄求援。 宋庆龄得知廖承志等人被捕,立即召集进步人士在媒体上大造舆论,要求国民党立即放人,并派人去营救。何香凝还以绝食相威胁,要求见儿子一面。 国民党当局碍于宋庆龄和何香凝的威望,又见事情闹大,怕引起民愤,只好暂时放廖承志和陈赓出狱,交由何香凝"严加管束",实则是变相的软禁。 但廖承志和陈赓已经达到了目的,出狱后通过秘密渠道将内奸的名单交给了党组织。廖承志还向母亲详细讲述了被捕经过,何香凝这才明白儿子主动招供是在智斗敌人。 母子二人紧密配合,与革命战友们同心协力,终于渡过了这一场险关。 廖承志出狱后,并没有久留上海。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回到党组织中去,将内奸的名单交给组织,彻底肃清叛徒,确保革命事业的安全。 于是他谎称要去香港联络党的外围组织,骗过了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回到组织后,廖承志立即向党中央汇报了情况,提交了内奸名单。党组织在他的帮助下迅速展开调查,很快查明了几个隐藏很深的国民党间谍。 这些叛徒受到了应有的惩治,再也不能危害革命了。与此同时,党中央也注意到了何香凝在营救廖承志过程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何香凝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然心系革命、坚定不移。 党组织决定继续发挥她的特殊作用,委以重任。何香凝欣然接受,表示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在所不辞。正是有了像廖承志、陈赓、何香凝这样忠贞不渝的革命者,中国革命才能在惊涛骇浪中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他们智斗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榜样。这次惊心动魄的脱险,让廖承志和陈赓看到了革命群众力量的强大。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事业就无从谈起。 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敌人都可以战胜。出狱后的廖承志继续投身革命工作,转战各地,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陈赓则回到了红军的队伍中,成长为我军的杰出将领,屡建战功。内奸虽然被肃清了,但革命道路依然充满荆棘。 廖承志和陈赓在往后的革命生涯中,又多次面临生死考验。每一次,他们都凭借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化险为夷,赢得了胜利。
1933年陈赓和廖承志被捕,未审廖就主动招供,结果敌人很快就后悔 20世纪30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2-16 23:47:3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