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北大教授刘文典遭遇日本人的抄家,旁边的翻译官对他大声喝到:“太君在问

报君知史 2024-12-12 14:54:00

1937年,北大教授刘文典遭遇日本人的抄家,旁边的翻译官对他大声喝到:“太君在问你话,你怎么不回答?”意外的是,刘文典愤怒地回应:我为说日语为耻!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云南大学校史网 2017-12-07 关于“刘文典藏书手稿如何流失日本?”的报道)   1937年的那个秋天,战争的阴霾笼罩着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日军以其铁蹄践踏着中国的尊严,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军的一纸邀请,悄然降临到了刘文典的门前。   鬼子以提供“学术支持”为名,试图拉拢刘文典这位学术界泰斗,他们派出的使者,是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日本学者,他带着礼貌的笑容和一份看似光鲜的邀请函,踏入了刘文典的住所。   这位使者曾与刘文典有过数面之缘,他深知刘文典在学术界的地位,以为这次邀请会是水到渠成之事。   可刘文典的回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并没有接过邀请函,而是淡淡地看了使者一眼,那一眼中包含了深深的冷漠和坚定。   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而有力:“我以说日本话为耻。”这句话,如同利刃,直接切断了鬼子所有的幻想。   刘文典的这一言论,很快在学术界和民间传开,他的名字因此更加响亮,他坚守民族气节的行为,激励了无数国人,也让那些试图利用他的鬼子们感到愤怒和无奈。   刘文典的住所因此遭到了日军的粗暴搜查,他们希望找到一些可以用来威胁或指控刘文典的把柄,面对鬼子的强盗行为,刘文典没有退缩。   他的书房被翻得一片狼藉,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仿佛那些被翻乱的书籍和文稿与他无关,他在学术上的研究并未因此中断,反而更加深入。   他的《庄子补正》在这一时期完成,这部作品成为了他学术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他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坚守和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刘文典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继续在云南大学任教,成为了该校的学术领袖。   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被他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所吸引,刘文典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   1958年的一个夜晚,他在书房中整理着自己的手稿,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这位坚韧的学者,最终因脑溢血倒在了他热爱的书桌前,结束了他传奇般的一生。   刘文典的离世,让学术界为之震动,他的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整理他的遗稿,传承他的学术思想。   他的故事,成为了后来学者们心中的一面旗帜,激励着他们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坚守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   刘文典的一生,是对知识和尊严的坚守,他的精神,如同不灭的灯火,照亮了后来者的道路。

0 阅读:1043

评论列表

渔火

渔火

9
2024-12-17 18:34

是不是他和申凯同志“互殴”来着?民国的很多文人还是有骨气的。

未燃尽的烟头 回复 12-20 16:10
就是他,然后被判了个斗殴,好像是这样的

广莫

广莫

6
2024-12-12 20:54

有气节

报君知史

报君知史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