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凿齿改写躬耕地三部曲 第一部曲: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离开躬耕十年的南阳卧龙岗草庐,约 160年后,“凿齿在(荥阳)郡,著《汉晋春秋》”。在著书中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这句话明确了隆中的地望。从诸葛亮离开南阳到此时,上百年无争论的诸葛亮躬耕地变成了襄阳西二十里。为了与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相联系,又明确了“南阳之邓县”,可谓天衣无缝! 第二部曲: 席凿齿罢官回襄阳后,为进一步明确隆中位置,在书信中说:“每定省舅家,从北门入,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 第三部曲:他还不放心,又为诸葛武侯故宅作铭,:“躬耕西亩,永啸东峦”。 至此,习凿齿完成了否定陈寿《三国志》和诸葛亮《出师表》对诸葛亮躬耕地的说法,一个新的躬耕地在襄阳的闭环形成了。 自此,诸葛亮《出师表》可以改写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之邓县隆中,在襄阳城西二里,……”;陈寿《诸葛亮传》可以改写为“玄卒,亮躬耕于隆中。”陈寿《进诸葛亮集表》,可以改写为“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隆中,不求闻达”。从诸葛亮离开躬耕地到陈寿去世100年内,无人质疑的南阳卧龙岗躬耕地因为襄阳人席凿齿开始转移到了襄阳。
席凿齿改写躬耕地三部曲 第一部曲: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派侑看文
2024-10-18 15:16: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