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一个叫陶文凤的人,垂涎弟弟的妻子丁氏的美貌,屡次调戏,却一直没找到机会下手。 清代乾隆年间,发生了一桩惊天案件。一个叫陶文凤的男子,死在了自己弟媳丁氏的床榻之上。他身无一缕,胸口、肩膀和手臂上各有一处致命伤,殷红的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床单。 消息传到府衙,引起了大家的议论纷纷。纷纷扰扰之中,知府大人挥退了众人,低头沉思起来。 这位知府姓张名道,人称"张船山",是当地有名的明官清吏。 张船山,一位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间的杰出诗人,自幼便承受了家庭的文化熏陶。他的父亲张懋德是一位有着深厚学识的人,常年教授张家兄弟读书,尤其注重诗书的传承。在这样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环境中,张船山与兄长张问安、弟弟张问莱三人早早就展现出不同寻常的才华。张船山酷爱文学,沉迷诗书,他的天赋和勤奋在早年便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家境虽不宽裕,但他却毫不气馁,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力,他依然专心攻读,勇敢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少年时期,他以“青莲再世”的名号被誉为才俊,其诗作具有非凡的气度和深远的视野,尤以其《壮志》一诗为人称道,抒发了年轻人对理想与未来的雄心壮志,字里行间充满着不屈不挠的力量。 张船山的成就不仅仅在诗词方面,他的眼界还十分开阔,博览群书,涉猎了大量的书法和绘画作品。青少年时期的张船山,凭借着自身的才情和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获得了很多人对其未来的期待。他的诗作不仅在家乡,甚至在整个四川都小有名气。无论是其行文的风格,还是情感的表达,都在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当时文人圈中的一颗明珠。 然而,张船山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他二十岁那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他在北京与四川涪陵的周兴岱之女成婚。婚姻虽为爱情的结合,却也深受生活压力的影响。次年,张船山和周夫人一同返回四川省亲,在路上,周夫人不幸生病并留在了涪陵老家。正当张船山寄希望于家庭能够安稳时,又传来了噩耗——周夫人不久后去世,连同其幼女也夭折。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张船山的心情跌入了谷底,他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与迷茫。 家庭的重担加上生活的困顿,令张船山的处境更加艰难。失去了妻女后,他回到了遂宁,独自一人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借此排解心中的痛苦。尽管遭遇了如此巨大的家庭打击,张船山依然未曾放弃诗文创作,他的笔端时常写出蕴含深意的诗句,仍旧传递着他内心的坚韧与执着。此时,家中生活贫困,张船山的日常开支几乎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甚至有时连温饱都成了问题,但他依然坚持诗书不辍,深知只有通过学习和创作,才能从痛苦中走出来。 这一时期,张船山的诗歌开始在学术圈内逐渐崭露头角,许多人都开始传颂他的作品,其中以其描写自然景色、表达情感真挚的诗篇最为著名。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张船山与兄长张问安一起赴成都参加乡试。正是这一年,张船山的才华开始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在成都,盐茶道的林儁被张船山的诗文所打动,觉得其文才卓越,于是将自己的女儿林韵徵许配给了张船山。婚姻的到来给了他一定的安慰,同时也为他带来了新的创作灵感。 1787年,张船山与林韵徵成婚,二人携手共度人生。此时,张船山不仅有了妻子林韵徵的支持,且张家兄弟的诗坛地位愈加稳固。家中三兄弟和三位妯娌,皆是杰出的诗人,这样的家庭聚会自然成了文学沙龙。张船山、张问安、张问莱三兄弟,外加妻子林韵徵、弟妇杨古雪和嫂子陈慧殊,形成了诗坛上一个独特的“六人诗群”,被人们称为“诗家六杰”。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共同讨论诗文,互相切磋技艺,影响了当时四川一带的文学风气。 张船山秉持"疑罪从无"的原则,从不轻易下结论。面对这桩看似简单实则疑点重重的命案,张船山决定亲自过问。 他命手下将陶家村的几个长者和邻里找来,仔细盘问陶文凤生前的为人和与丁氏的关系。在反复的询问下,一个惊人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原来陶文凤的妻子早年难产去世,他便经常以照拂弟弟家务为名,对丁氏动手动脚,甚至多次明示暗示其不轨之心。 张船山沉吟良久,缓缓吐出一口气。他站起身来,环视左右,沉声道:"依我看,此案虽由丁氏下手伤人,却是陶文凤咎由自取,自食恶果。丁氏不过是为保贞操,被逼无奈而为之。依律本当杖责,但念其情有可原,又系自卫,今特免其罪,望其回家安心守节,无负丈夫。至于陶文凤,愿其在天之灵,早日超生!" 话音刚落,堂下便是一片喝彩声。张船山挥挥手,众人鱼贯而出,只留丁氏跪在原地,泪眼婆娑,口中喃喃自语:"大人明察,大人明察啊......"
清代有一个叫陶文凤的人,垂涎弟弟的妻子丁氏的美貌,屡次调戏,却一直没找到机会下手
安琪小世界
2024-12-05 13:25:11
0
阅读: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