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排斥废长立贤? 1.长子继承的老规矩: 古代,家族和国家传承都靠一个老规矩,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这规矩说,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才能继承家业或王位。为啥呢?就是为了不乱套,权力能稳稳地传下去。比如周朝,王位就是按这个规矩从周文王传到了周武王。如果随便换个“贤能”的来继承,那这套传了上千年的规矩就乱了,整个家族和国家都会乱成一团。 2.家族不乱套的法宝: 这个规矩还让家族里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继承顺序中的位置,特别是对贵族和皇室来说更重要。比如说,皇帝有好几个儿子都想当皇帝,但这个规矩就像个规矩牌,让大家别乱抢。如果废了这个规矩,那儿子们都会觉得自己行,抢皇位抢得你死我活,国家也就乱套了。 3.安稳的需要 朝堂里各方要平衡:选皇帝继承人,不只是家里的事,还关系到朝堂上各方的利益。嫡长子背后往往有一帮人支持他,比如他妈妈那边的亲戚、朝廷里的大臣等。这些人形成了一个小圈子。比如清朝康熙时的太子胤礽,他背后就有索额图等人支持。如果换个“贤能”的来当继承人,那新的继承人就会有新的支持圈子,朝堂上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各方势力为了支持或反对新继承人,会斗得你死我活,国家也就不安稳了。 4.统治不乱套的秘诀: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安稳最重要。嫡长子当继承人,大家心里都有底,准备也充分。如果突然换个“贤能”的来当,那官员们对新继承人就不一定忠心了,政令也可能执行不下去。而且,新继承人可能还会急着推行自己的新政策,跟老规矩冲突,引发政治动荡,影响国家正常运转。 5.“贤能”标准太难定: “贤能”这个词太模糊了,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有的人觉得能打仗是贤能,有的人觉得会治国是贤能,还有的人觉得品德好是贤能。这样一来,选继承人时就很难达成一致了。大家都按自己的标准来选,那肯定会吵翻天。比如,文臣可能觉得皇子文学好、治国方略好就是贤能,武将可能觉得皇子军事能力强才是贤能,谁都说服不了谁。 6.容易被搞鬼: 因为这个标准太难定了,所以有些人就会趁机搞鬼。后宫的妃子、朝廷的大臣等都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推举自己觉得“贤能”的人,而这些所谓的“贤能”人可能只是他们的棋子。比如唐朝武则天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她就大力扶持她认为“贤能”(其实符合她利益)的皇子,搞得皇位继承充满了阴谋和争斗。
为什么古代排斥废长立贤? 1.长子继承的老规矩: 古代,家族和国家传承都靠一个老
正平看历史
2024-12-02 20:01:28
0
阅读:49
江渐月
密秘立储制可以解决立贤不立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