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诸葛亮治蜀想到反腐败问题: 诸葛亮有句名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今天几乎上学的

默玄吟雷爱文学 2024-12-02 08:19:50

由诸葛亮治蜀想到反腐败问题: 诸葛亮有句名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今天几乎上学的人都读过诸葛亮的《出师表》,《诫子书》,但诸葛亮这句名言却是关于他自己的,就是“我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公正无私心。 《三国志》称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性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张裔追随诸葛亮多年,曾这样评价他“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 很多人以为诸葛亮是从严治蜀,其实诸葛亮既非从严,亦非从宽,而是从公平公正治蜀。 所以诸葛亮弹劾李严,廖立,二人,仅废为平民,二人虽与诸葛亮政见不一,但是,对诸葛亮的处罚很服气,而且一直渴望诸葛亮能重新起用自己,因为二人觉得诸葛亮是个无私之人,不会因为处罚过自己就当成了异己甚至仇人,永不录用。 可以试想若坐在诸葛亮位置的是司马懿,李严,廖立二人还会有此想法么,恐怕都觉得自己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 为什么后人治蜀就经常宽严皆误,就是因为不公平,不公道么。 而历史上每一次反腐,只要反腐的人都有私心,都腐败,那么反腐便成了换腐。 而历史每一次改革或者变法,只要执法者存了私心,铁锅都能让蛀虫蛀成筛子。什么变法改革都会出问题。 其实,历史上有个人物,很有宰相才干,对国家的功劳很大。就是唐朝宰相李林甫。李林甫其实当过十九年宰相,开元时期就干了七八年宰相,这没干宰相前还在各部门干过,其实是凭能力干到宰相的,李林甫对官制,税捐,农业,兵制,法律,金刚,贡献其实都很大。如果这人无私心,妥妥的一代名相贤相,但李林甫也诬陷过很多人,为了自己权力,不惜修改国家一些用人体制,有一年科举不录取一人,唐玄宗问他怎么会事,他竟然道:“陛下圣明,竟使野无遗才。”其实他就是害怕有文人进入朝廷,威胁到他地位。 就是说本来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因为不能开诚心,布公道,本来一些改革,律法对国家,对朝廷,对人民很有好处,但一怀私心,便成了豪强地主,贵族合法欺负弱势群体的工具。 我举最简单一例子,盗窃一千元,量刑标准从拘役,到一至三年,甚至特定条件也可以不起诉。 同样两个人盗窃,一个是官宦大户,皇亲贵戚孩子,一个是普通老百姓孩子。都盗窃一千钱,在曹操设五色棒时候曹操会将二人一并打死了。 司马懿时候就会掂量掂量怎么做对自△有利,穷人家孩子,放了你给我当个死士,皇亲国戚套个交情。 诸葛亮会怎么样?诸葛亮会该判多少年判多少年,依据情节适当量刑。 历史上大部分普通执法者会怎样? 我想,大伙应当比我清楚。 这个谁更让人心服口服呢?

0 阅读:2
默玄吟雷爱文学

默玄吟雷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